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紅色印記在龍江 | 王萬江『打援糧』
2021-04-28 14:01:11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歷史波瀾壯闊,世紀初心歷久彌堅。10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龍江兒女前赴後繼,抗擊日寇迎來民族獨立和解放。黑土邊陲全面建設,成為共和國的大糧倉、大油田、大煤礦,全省人民牢記囑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系列報道《紅色印記在龍江》,追尋傳承紅色基因,講述百年黨史故事。

  趙尚志張光迪抗日紀念碑

  黑龍江省海倫市,是東北抗日聯軍西征的落腳點和目的地。在海倫市雙錄鄉雙興村,有一座莊嚴肅穆的紀念碑,上面刻著『趙尚志張光迪抗日紀念碑』11個大字。當年就在這裡,趙尚志和張光迪分別指揮了兩次抗擊日偽軍的戰斗。

  趙尚志張光迪抗日紀念碑

  1936年10月至1938年12月,東北抗日聯軍三、六、九、十一軍西征部隊,分批到達海倫東部山區的八道林子,開闢新的抗日游擊區。在海倫老區人民的支持與幫助下,在海倫東山裡的八道林子、白皮營、南北河、景家店、雙河分別建起密營。為了『圍剿』抗聯,日偽軍在通往山裡的必經之路設卡堵截,嚴防當地群眾進山給抗聯隊伍補送給養。

  『打援糧』的故事

  王萬江的孫子王相儒

  王相儒是抗聯英雄王萬江的孫子,在趙尚志張光迪抗日紀念碑前,王相儒老人給記者講述了王萬江帶領海倫老區群眾『打援糧』的故事。

  當時,王萬江得知抗聯戰士在缺衣少食、挨冷受凍的艱苦條件下,還堅持與日寇戰斗,王萬江心急如焚,他拿出家中糧食、衣物、被褥、食鹽,通過人扛馬馱,繞開敵軍的封鎖哨卡,將物資送往山區密林中的抗聯隊伍,解決了抗聯戰士缺衣少糧的燃眉之急。這個行動在當時就叫『打援糧』。

  王萬江不僅為抗日戰士『打援糧』,還號召群眾參加抗聯隊伍。在他的宣傳動員下,有志青年紛紛自願參軍抗日。王萬江的革命行動,為當地成為抗聯穩固的戰略後方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據地訪問團來到海倫,召開了海倫縣抗日慶功大會,中央訪問團代表給王萬江頒發了毛主席親筆題詞的獎狀——『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

  毛主席親筆題詞的獎狀

  在抗日斗爭中,還有千千萬萬像王萬江一樣,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龍江兒女響應『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糧出糧』的號召,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組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用血肉築成了一座侵略者不可逾越的新的長城。

責任編輯:宋蔚

【專題】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

【專題】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