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篳路藍縷,世紀鏗鏘前行,萬裡河山處處閃耀著紅色的光芒。
從抗聯烽火到開墾拓荒,從大國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紅色腳步』喚醒沈睡千年的黑土地。
龍視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大型融媒體專題『從東方紅到太陽昇』——雲打卡黑龍江省百個『紅色印跡』,三條足跡,連點成線,帶您跨越時空,重溫一段段鮮為人知而又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
在黑龍江和烏蘇裡江交匯處的『華夏東極』黑瞎子島,每天,第一縷陽光從這裡開始照耀祖國大地。讓我們一路向東,迎著『指引前行的東方朝陽』,追憶『八女投江』的壯烈殉國、見證現代化農業的嶄新成就、探尋煤城轉型的城市進程、到訪守家衛國的東極哨所,追尋紅色印跡,看龍江今昔巨變。
第四十六站牡丹江翰章園
東北流傳著這樣一段民歌:『鏡泊湖水清亮亮,一棵青松立湖旁。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漢,看見青松忘不了將軍陳翰章。』
陳翰章將軍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足跡踏遍了鏡泊湖畔,跨越了黑、吉兩省的白山黑水之間。為了紀念陳翰章,寧安市鏡泊鄉修建了翰章園。

陳翰章,1913年出生於吉林敦化縣農民家庭,性情剛毅,少年時期曾壯志豪情:『我立志從事教育事業,目的是為了培養優秀人纔,改造國家,使她獨立富強。為了祖國,我一定投筆從戎,用我手中的槍和我的鮮血、生命來趕走敵人!』

1932年,陳翰章告別親人,毅然參加了『中國國民救國軍』。1932年10月,在攻打寧安縣城的戰斗中,陳翰章毛遂自薦擔任了戰地鼓動隊長。他冷靜分析敵情,命令突擊隊以猛烈火力吸引敵人,帶幾個戰士迂回到側面,扔出手榴彈,勝利完成任務。戰斗結束後,陳翰章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英勇善戰、機智果敢,在東北抗日戰場上,率部屢屢重創日、偽軍,多次以少勝多、出奇制勝。
1938年5月,陳翰章出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指揮。資料記載,1938年到1940年,第三方面軍與日、偽戰斗次數達同時期東北抗戰總戰斗次數的55%,被日軍稱為『最有力之匪"。
1940年春,楊靖宇在濛江壯烈殉國,陳翰章忍著巨大的悲痛,以忘我的革命精神吸引敵人,予敵重創。為給革命保存實力,他命令絕大多數同志衝出重圍,自己帶少數戰士與數百倍於己的敵人周旋、苦斗。12月8日凌晨2時,日、偽軍向密營瘋狂射擊,陳翰章背靠大松樹,以堅挺的姿態在槍林彈雨中流盡了最後的鮮血,時年27歲。

陳翰章用滿腔熱血奏響了一曲悲壯凱歌,用短暫生命書寫了戰斗的一生。白山黑水間,留下了他戰斗的足跡;人民心中,銘記了英雄光輝偉大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