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篳路藍縷,世紀鏗鏘前行,萬裡河山處處閃耀著紅色的光芒。
從抗聯烽火到開墾拓荒,從大國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紅色腳步』喚醒沈睡千年的黑土地。
龍視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大型融媒體專題『從東方紅到太陽昇』——雲打卡黑龍江省百個『紅色印跡』,三條足跡,連點成線,帶您跨越時空,重溫一段段鮮為人知而又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
在黑龍江和烏蘇裡江交匯處的『華夏東極』黑瞎子島,每天,第一縷陽光從這裡開始照耀祖國大地。讓我們一路向東,迎著『指引前行的東方朝陽』,追憶『八女投江』的壯烈殉國、見證現代化農業的嶄新成就、探尋煤城轉型的城市進程、到訪守家衛國的東極哨所,追尋紅色印跡,看龍江今昔巨變。
第六十站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舊址

鶴礦醫院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醫院,始建於1945年,解放戰爭時期曾是第四野戰軍戰地醫院,1947年至1950年中國醫科大學北遷至鶴崗,當時叫興山醫大,鶴礦醫院成為其附屬醫院。中國醫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所正規醫科大學,它誕生在紅都瑞金,成長在革命聖地延安,壯大在興山(現鶴崗市)。


1932年冬天,日本侵略者侵佔鶴崗煤礦,1934年建立炭礦醫院,1943年,日本侵略者在鶴崗建設的『滿炭株式會社二院』破土動工。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共中央決定派出十萬軍隊挺進東北,同時決定將延安的幾所學校遷往東北。在延安的中國醫科大學根據中共中央和軍委的命令,1945年10月10日從延安出發,先後經過張家口、齊齊哈爾、哈爾濱、佳木斯,1947年輾轉到達興山市。

中國醫大到達興山後,根據中央軍委和東北民主聯軍的命令,與先期到達興山的東北醫大合並,以中國醫大為主,組建成新的中國醫科大學,當時叫『興山醫大』。礦工醫院也成為『興山醫大』附屬醫院,供『醫大』師生教學實習,成為當時培養全國優秀醫務工作者的搖籃。

1948年9月,遼沈戰役打響。當時在興山的中國醫科大學總校和各分校立刻投入到戰役中去,全校4個醫院、12個所,先後接收救治1萬多名傷員。在戰役中廣大師生不顧個人安危,廢寢忘食,一心為了搶救傷員。一萬多名傷員大多數治愈後重返前線。
遼沈戰役勝利結束,中國醫科大學奉命將學校的一部分搬遷至沈陽,即為現在中國醫科大學,另一部分搬遷至哈爾濱,成立了哈爾濱醫科大學。

1950年6月中國醫大全部搬遷完畢,隨後礦工醫院也將院部遷到現在的住院部。2016年,醫院更名為『鶴崗鶴礦醫院』。
追隨初心足跡
探尋發展脈搏
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