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小小一粒種子事關中國人的飯碗安全。黑龍江以市場為導向,加大科研投入,探索現代種業發展新模式,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在北大荒墾豐種業佳木斯水稻科技公司的育種大棚裡,育種專家徐希德正忙著和實驗員們記錄第六代水稻材料的生長狀況。別小看了這800多份水稻材料,在育種家眼中,這可是比黃金還貴重的『中國芯』。
北大荒墾豐佳木斯水稻科技公司育種專家徐希德說:『已經經歷了五年試驗了,在三亞南繁,在佳木斯選育。通過2000到3000個雜交組合,從F1的第一代到F4的第四代,建五萬到十萬個系統,纔能篩選出來700份到800份六代材料。』

十多位育種專家,八年磨一劍,用無數辛勤的汗水和鍥而不捨的堅持,終於培育出了和稻花香2號同等優質新品種——龍墾2021,並成功走向市場。為給育種專家提供更有力支橕,北大荒墾豐種業打破原有科研單位和課題組各自為戰的育種模式,構建起由首席科學家負責,程序化運行、商業化育種的體系,實現了資源、技術、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育種效率。今年,大豆育種專家胡喜平培育的新品種龍墾3092也成功上市。
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大豆育種總監胡喜平說:『比目標品種增產平均在百分之十以上,這個品種在2020年三次臺風的情況下,在我們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建設農場,畝產達到了291公斤。』

目前,墾豐種業建立了企業研發中心和基因技術實驗室科研平臺,通過新技術應用,完善優質品種的家族譜系,形成高端品種組團出海,打造龍江種子品牌。
責任編輯:王傲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