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從東方紅到太陽昇 | 東北抗聯西征會師地遺址——白馬石
2021-06-11 08:22:35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篳路藍縷,世紀鏗鏘前行,萬裡河山處處閃耀著紅色的光芒。

  從抗聯烽火到開墾拓荒,從大國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紅色腳步』喚醒沈睡千年的黑土地。

  龍視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大型融媒體專題『從東方紅到太陽昇』——雲打卡黑龍江省百個『紅色印跡』,三條足跡,連點成線,帶您跨越時空,重溫一段段鮮為人知而又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

  北緯53°27′00?至53°33′30?,坐落著中國最北村落——北極村,在這裡黑龍江勾勒出中國版圖最北邊的輪廓,在這裡北極之星點亮神州大地。讓我們一路北上,聆聽『抗日第一槍』的回響、重溫抗日志士的事跡、見證大國重器的崛起、回溯林區轉型的脈絡。一路向北,向著紅色光芒指引的方向,向著國旗高高飄揚的地方。

第八十一站 白馬石

  在綏化市綏棱縣張家灣農場內,有一塊石頭因其形酷似一匹臥著的馬而得名『白馬石』。1936年至1939年末,東北抗日聯軍西征部隊先後分批進入綏棱縣境內時,以白馬石為會師地。各路抗聯部隊在白馬石會師後,召開會議、研究抗敵方略,分赴各地密營,擇機打擊日本侵略者。白馬石是東北抗日聯軍反抗侵略、維護民族尊嚴的有力見證。

  1938年6月初,為衝破日、偽軍對三江地區的『大討伐』,中國共產黨北滿臨時省委組織東北抗日聯軍部分主力部隊分三批穿越小興安嶺,向西北部敵偽勢力相對薄弱且有一定群眾基礎的海倫地區西征。1938年6月,首批西征部隊從依蘭出發渡過松花江,沿慶城、鐵力縣山邊北進。在戰勝了『圍剿』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後,分別於9月下旬和11月到達白馬石與抗聯第三軍各部會師。

  1938年10月下旬,北滿抗聯政治部主任兼第六軍政治部主任李兆麟率領最後一批西征隊伍自寶清出發,向小興安嶺西麓黑嫩平原遠征。李兆麟率領部隊在百裡不見人煙的林海雪原行進,沒有糧食,戰士們就吃橡子、乾蘑菇。橡子、乾蘑菇也沒了,戰士們就吃樹皮和牛皮軏鞡。經過一個月的長途行軍,遠征部隊終於到達小興安嶺西麓的海倫縣境內勝利會師。這一偉大壯舉,徹底粉碎了日軍企圖把抗聯消滅在松花江下游的陰謀,為開展黑嫩平原的抗日游擊戰爭奠定了堅實基礎。

  白馬石跨越歷史時空,以一幅抗聯西征軍的壯美歷史畫卷,以一曲高亢的奮斗樂章,向人們昭示著英勇戰斗、不畏犧牲的偉大東北抗聯精神。

追隨初心足跡

探尋發展脈搏

出發!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