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守好黑土耕地『飯碗田』 四方臺區探索『田長制』實踐初見成效
2021-10-21 09:53:06 來源:東北網-雙鴨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0月21日訊 近年來,四方臺區按照省、市委決策部署積極探索『田長制』改革實踐,今年4月在全省率先制定『田長制』改革方案,以保護、管理、利用好黑土資源為總抓手,以『五化』理念為引領,統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昇農業科技管理水平、轉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構建『五土』機制體制,黑土耕地保護初見成效。

  今年7月20日,國家發改委將此項探索納入地方改革案例刊發。8月19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專題聽取工作匯報。

  細化責任分級管土,搭建『集成化』改革架構

  加強頂層設計,實行多長合一。聚焦黑土保護與山、水、林、湖、草的整體關系,將『河長』『林長』與『田長』一體推進、一體落實,實行多長合一、一崗多責。

  堅守『三區三線』,嚴控保護邊界。運用區域空間規劃和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在『三區三線』框架內確定黑土保護面積11.3萬畝,劃分管護地塊1.96萬個,並明晰耕地、林地、草地、村莊建設用地等各類空間管控邊界,理順黑土保護與建設發展之間關系。

  踐行示范引領,設置管理層級。順應『三權』分置改革和規模化經營要求,大力推動土地托管和流轉。2021年,200畝以上規模集中流轉面積達耕地總面積的31%,比2020年翻一番。在此基礎上,堅持各級田長、保護標准、實際經營人動態改變和保護邊界、地塊劃分、承包權人不變的『三變三不變』原則,建立區、鎮、村、網格、農戶『五級』責任體系,實行土地承包者、實際經營者為地塊『雙責任人』制度,嚴格履行『四不一必』責任。

  因地制宜分類治土,突出『精准化』改革策略

  以提昇黑土耕地質量和產出效能為出發點,對不同土地性質分類治理。

  加強耕地質量保護。在開源村、四合村等4個集中連片示范村,試點推進間種套種、有機肥替代化肥、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等技術新模式。加快高標准農田建設。累計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節水灌溉等各類項目10個,覆蓋9個行政村。今年將繼續謀劃申請萬畝高標准農田項目1處。

  實施生態修復治理。全區對20萬平方米棚改騰空土地進行生態修復達到耕種條件,建設現代農業智能溫室、紫雲嶺『花海』、居民『小菜園』等,撬動現代農業和旅游產業『互動』式發展,同時對1300畝采煤沈陷耕地落圖建檔,通過剝離土回填形式,進行分批治理,將低附加值土地『變廢為寶』。

  強化坡耕地、侵蝕溝綜合治理。根據不同土地性質,分別采取退耕還林還草、建設生態路溝、栽植攔截泥沙植物層等措施,遏制黑土地退化和肥力下降,控制水土養分流失,15度以上坡地全部實現退耕還林。

  多方聯動防污護土,完善『系統化』政策體系

  狠抓固廢、污水、禽畜糞污治理和農業『三減』,加快彌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著力減輕面源污染。

  加快城鄉生活污水治理。改造完成市轄四個行政區唯一的污水處理廠提標工程,推進5個行政村整村污水治理和5個自然屯單戶污水處理建設項目,力爭提前實現全省『十四五』村屯污水治理目標。優化昇級固廢處理方式。建設省『百大項目』浙江偉明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從源頭上減輕滲濾液對土壤環境造成的破壞。

  全域實施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緊密圍繞農業『三減』任務,構建有機肥施用長效機制,全域推廣可降解農膜使用和農藥包裝物回收。

  全面落實秸稈綜合利用。以深翻還田、免耕還田和組建飼料站、固化燃料站等方式提高秸稈『五化』利用率達到99%。推進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在試點村建設養殖糞污與秸稈堆漚制有機肥,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設施配套率實現100%。

  養護結合科學用土,探索『數字化』管理模式

  聚焦耕地利用與保護之間的『平衡點』,統籌土、肥、水、種及栽培等生產要素,運用工程、農藝、農機、生物等措施做好耕地養護,實現科學用土。

  探索黑土耕地數字化監管。與科技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利用遙感監測、物聯網等技術,選取無土栽培示范項目、胡蘿卜種植、富硒水稻種植、柞蠶養殖等11個特色農業生產基地,開展黑土保育及土壤溫度、濕度、養分等實時監控,用數字技術引領農業現代化建設。

  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以眾籌、股權合作等方式整合各類資金設備,建立農機合作社,持續推廣『機械化+數字化』『綜合農事』等服務新模式,農機生產效能和管護水平有效提昇。

  推進耕作層深松深耕。結合有機物料還田推進深松(耕)整地,2020年以來,累計深翻耕地7萬畝,實現應翻盡翻,有效提昇土壤抗旱防澇、蓄水保?能力。在農業部門支持下,持續擴大耕地輪作試點面積。2021年輪作試點面積同比擴大2.2倍。

  下一步,四方臺區將全面營造全民愛土氛圍,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組織學生開展『熱愛家鄉黑土地』征文、演講,深入田間地頭、村民家中以及懸掛條幅、發放公開信等開展多角度宣傳;針對五級田長、重點成員單位和基層下三層田長開展線上、線下多層次培訓;頒布田長證、明確責任地塊信息、在田間地頭分區塊設立『田長制』標示牌、開展年度考核評比等廣泛接受各方監督,引導全區黨員乾部和廣大農民看好自家地,守好子孫田。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