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5日訊 11月3日,記者在龍南公安分局了解到,僅10月份一個月時間,轄區內就發生5起冒充身份類詐騙。民警希望通過案例提醒市民,讓市民了解冒充身份類詐騙手段,切勿掉入電信詐騙陷阱。
假警察騙走近10萬
前幾天,居民小朱接到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市公安局的民警,稱小朱的護照涉嫌非法入境,讓她配合調查。隨後,電話轉接至哈爾濱市公安局的『王警官』。『王警官』稱小朱的銀行卡涉嫌洗黑錢,讓小朱下載『訊飛聽見會議』APP。
小朱進入會議室後,看到對方身穿警服,信以為真,按照對方要求關閉了電話、微信、短信的通知功能,對方還要求小朱在網貸平臺申請大額貸款,以此來判斷小朱是否涉嫌犯罪。接著,小朱下載了多個貸款軟件,填寫了自己的銀行卡號、密碼、身份證等個人信息,而後將所有借款轉到自己的銀行卡內,小朱隨後發現,銀行卡內的錢款被轉走近10萬元。
提醒:公檢法執法部門有嚴格的辦案程序,不會通過電話調查所謂的涉嫌犯罪等問題,也不會相互接轉電話,更不會以各種理由查看或接收你的個人錢款。
假客服騙走2.1萬
10月的一天,市民小李接到自稱是小米客服的電話,對方稱小李之前購買的商品有質量問題,如果已經收到要立即辦理退貨,因為對方准確說出了商品名稱和收貨地址,小李便相信了。
小李趕緊添加了對方的微信,開始辦理理賠手續。對方發來一個二維碼,小李掃碼後進入『支付寶理賠』網頁,接著輸入自己的支付寶賬號和密碼進行登錄。對方索要小李的銀行卡號和姓名,表示稍後會打款過來,小李毫無避諱地告訴了對方,隨後對方又讓她填寫了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又輸入手機收到的驗證碼,本以為會等來退款,結果銀行卡內的2.1萬元錢被人轉走,小李這時纔知道,自己被騙了。
提醒:切勿輕易相信來電的客服人員,掃來路不明的二維碼,如有疑問第一時間通過電商官方客服平臺進行諮詢確認。
『網貸客服』詐騙1萬多
無獨有偶,市民小高也接到一個自稱是客服的電話,不同的是,此次並不是網購商品的事,而是網貸的問題。
對方說小高曾在網上開通了網絡貸款,如果現在不用了,讓其配合工作辦理注銷。小高也記不清自己是否在網上申請過貸款。小高按要求添加了對方的QQ號,看到對方發來的工作證以及身份證,便相信了對方所說的話。
小高對網貸了解並不是很多,為了注銷貸款,她就按照對方的提示進行操作。小高先是下載『雲閃付』APP,貸款1000元提至銀行卡內,而後又下載『快貸』APP,貸款10800元提至銀行卡內。最後,按對方要求把錢轉到一張指定的銀行卡內。小高糊裡糊涂地將兩筆借款連同原銀行卡內的2900元,一同轉到對方提供的銀行賬戶內。接著,對方就沒有了音訊,此時小高損失14700元。★提醒:不存在注銷網貸賬戶的操作,如果接到自稱網貸平臺工作人員的電話,務必提高警惕。
冒充快遞設下刷單騙局
不久前,市民小艾收到自稱是快遞公司的人發來的短信,內容是可以免費領取電飯煲,短信內還有一個微信號。小艾添加微信號後,對方發來一個二維碼,讓她下載APP獲取領取資格,小艾下載了一款APP,將自己的收貨地址發給了APP中的接待員。
隨後,接待員將小艾拉進一個微信群,群裡有關注微信公眾號等任務,小艾陸續做了幾單任務,任務導師返還了本金和傭金。做第三單任務時,任務導師說小艾出錯了,要做完懲罰單,然後一起返款,小艾這次投入了18000元錢,完成任務後,對方仍然沒有返款。
提醒:天上不會掉餡餅,切莫貪圖小便宜。網絡刷單本身就違法,涉及資金交易更要提高警惕,以免掉入詐騙陷阱。
提醒:接陌生來電要小心
民警提醒市民,接聽陌生電話、回復陌生短信時,一定要小心,很可能在幾分鍾時間內,幾萬元錢就沒了。每種電信詐騙類型都有著特定的劇本,不法分子就是在劇本的要求下,搜集資料、尋找目標、扮演各種角色進行利誘,誘騙他人進入騙局。
不論是冒充什麼樣的身份、如何聲情並茂的表演,所有詐騙的最終目的都是轉賬匯款。所以,只要對方跟你談到錢,你就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轉賬?認識對方嗎?是否需要打電話進行核實?這是不是一種詐騙陷阱?
民警強調,只要是陌生人的電話,就一定要小心,不要因為對方能說出你的名字或是其他個人信息,就輕易放下戒備。遇到自己不清楚的事情,不要急於按照對方的建議解決問題,最好先與身邊的家人進行溝通,確認事情的真偽再做決定。如果發現疑似遭遇詐騙,要第一時間報警求助。
(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
大慶晚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