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5日訊 以往,秋收過後,農民既為豐收喜悅,也為滯留在地裡的大量莊稼秸稈而煩心。
今年秋天,肇州農民不用為此發愁了,因為,政府的秸稈離田項目,幫他們解決了後顧之懮。
不用自己動手,田地還處理得乾乾淨淨,環保又省心,農民都樂了。

秸稈殘留
過去是『心病』
秋收過後,農民都想輕松地貓個冬,可是,想到地裡那些殘留的秸稈,就讓他們眉頭緊鎖。
肇州縣朝陽溝鎮中強村村民杜希國說,以前,年年秋收後為自家地裡的玉米秸稈發愁。『就算現在啥事兒都沒有,到了明年春天種地,這麼多秸稈真是不知道咋弄。』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像杜希國老人一樣懮心殘留秸稈問題的村民還不在少數。據了解,有些村民能『消化』一部分秸稈,有的給牛、羊等牲畜當飼料,也有些村民用秸稈當燃料。
但是,這只是少數,村子周邊一眼望不到邊的農田裡,有90%的秸稈都會剩在地裡。
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每年開春以後都會有村民悄悄地到自家地裡焚燒秸稈,雖然知道政策不允許,焚燒會污染環境還有可能引發火災,但為了順利春耕,這也是無奈之舉。
秸稈離田
如今真省心
11月3日中午,天氣晴好,中強村周邊的農田裡,大包大包剛剛被離田的秸稈有序擺放在田地裡,原本鋪著玉米秸稈的大地,露出了黑土的顏色。
村民羅守斌站在秸稈離田的地頭,眼望著秸稈離田後的土地,露出了如釋重負的開心笑容。
老人告訴記者,這是中強村第一年引進秸稈離田項目,他也是第一次感受到秸稈離田原來這麼省心。
老人笑著說:『今後就好了,都離田了,明年開春就再沒人焚燒秸稈了。』
中強村黨支部書記閆躍生正張羅著為全村7個自然屯、約25000畝田地實施秸稈離田。
他說,開展秸稈離田綜合利用工作,是提昇耕地質量、改善農業農村環境、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以前,不僅村民因沒法處理殘留秸稈犯愁,每年春季,還要安排村乾部24小時輪流看管杜絕焚燒產生污染,秸稈離田後,就再不會有這樣的事兒了。
多位受訪的中強村村民表示,他們很歡迎這樣的秸稈離田項目,著實為大家解決了秸稈鋪地影響春耕的實際困難。
受到肯定
將有60萬畝秸稈離田
這些秸稈,既是發電廠的燃料,也可以做飼料,很受歡迎。
為中強村進行秸稈離田的工作隊負責人魯洪岩稱,考慮到村民春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秸稈離田過程中,他們會把殘留秸稈弄乾淨。有個別村民因家中飼養牲畜不需要秸稈離田的,作業隊工作人員會保留下這些地塊,讓村民滿意。
采訪過程中,記者看到,像朝陽溝鎮中強村這樣,農田裡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秸稈離田作業的,在肇州縣境內還有不少。
11月4日,記者從肇州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股了解到,近幾年,肇州縣農業農村局大力支持農民進行秸稈離田,據統計,2020年,該縣秸稈離田的面積達60萬畝,預計,2021年秋至2022年春的秸稈離田面積,也會達到這一數字。
經過多年探索和努力,肇州縣秸稈離田工作已基本趨於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