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鶴崗
搜 索
鶴崗:百年煤城轉型記
2021-11-30 13:36:5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省華昇石墨股份有限公司的石墨烯生產車間。王君寶 攝

  鶴崗,因煤而生,因煤而興,百年煤城。這幾年,又因房價而火。鶴崗到底什麼樣?他鄉尋夢的人為何又返鄉築巢?曾『一煤擎天』的老煤城如何條條大路通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記者帶你探尋這座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密碼。

  老煤城有了新活法

  『我下過井,吃過礦工面包。但我不想回憶那段日子。那些日子限制了你的所有可能性,沒什麼可以回憶的。』45歲的木忠河憨厚地笑著說。

  年輕時,木忠河是黑龍江省鶴崗市一個老煤礦的掘進機電工。當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烙印後,他選擇做一件從來沒想過的事:成為美團外賣配送員。

  『離開礦上以後,我去北京做了快遞員。』在北京的5年,木忠河每個月收入七千多元。

  2016年,母親身體出了狀況,他回到家鄉。

  剛返鄉時,這個漢子有點迷茫。鶴崗市是黑龍江省四煤城之一,是重要的資源型城市,有百年開采歷史。曾經,當地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親屬在煤礦上班。老木的煤城記憶裡,除了煤廠裡『黑?的浴池』,頭頂上『灰了吧唧的天』,幾乎沒有更多的東西。

  隨著城市發展轉型,煤礦也不斷整合,許多人和木忠河一樣離開鶴崗,也有一些人從外地返鄉創業。一些新興的行業顛覆了老煤城人的觀念,『一煤擎天』的格局也在悄然改變。

  在老木做配送員的日子裡,他漸漸了解了各式各樣的新行業,也旁觀著各式各樣的新人生。老煤城裡出現了很多做直播帶貨的身影,在鶴崗市創業創新和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記者找到了他們。

  這個雙創中心的展示區並不大,但從綠色雜糧、有機大米、煎餅到白酒、山珍和化肥,幾百種商品琳琅滿目,數十個企業在此直播銷售。

  『大家印象中的老煤城,只有黑色的煤和灰色的天空,其實這裡也是森林和碧水合抱的城市。』30歲的李顏昭曾在省城打工,兩年前返鄉入駐中心,辦公室、水電都免費,中心還提供法律服務等,如今他的企業網售大米年銷售收入400餘萬元。

  『房子賣出「白菜價」的傳言,讓故鄉上熱搜成了「網紅城市」。熱搜帶來流量的時候,可能纔是很多人真正了解這座城市的開始。』李顏昭說,鶴崗的真實房價並非如此,而這座城市的綠色食品資源等也借機『出港』。數據顯示,全市已建成9個電子商務園區,入駐企業190家,今年上半年電子商務交易額15.9億元,輻射帶動就業1600餘人。

  『我們的工作,一是做孵化器,幫助創業者培訓技能、發展壯大;二是做電商,把人、貨和物流幾個要素的活躍性盡可能地激發起來。』鶴崗市創業創新和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剛說。

  不斷增加的企業主體,拉動了當地就業和消費,也促生了新服務業態,蝴蝶效應開始顯現。這給了『木忠河們』新的就業機會——許多企業員工忙碌時常訂外賣,有的還會在加班後訂當地特色『鶴崗小串』犒勞自己。

  『每個飯口大概能送20單,現在一個月工資大約6000元。』木忠河眼看著『騎手指數』增長,身邊不少曾經的礦工兄弟,也成為他的伙伴。

  鶴崗市美團外賣安全督導劉岩介紹,2017年鶴崗市的美團『騎手』僅有40多人,現在增加到了200多人,日均訂單也從不到2000單,增長到了如今高峰日的1.3萬單。

  石墨產業見證高質量發展

  『新活法』背後,是老煤城不斷的轉型嘗試。曾從事煤炭生意十幾年的單永寶,2014年成立黑龍江省華昇石墨股份有限公司,聘請國內外專家團隊,研發和銷售高端石墨和石墨烯應用產品。記者在石墨烯潤滑油生產車間內看到,工人正在忙碌地打包產品裝車,有一整車的貨物正准備運往智利。

  同樣是礦藏,卻因為發展理念不同,釋放出不同的光輝。石墨,隨著鶴崗這座老煤城邁入新時代,開始真正展現它在轉型發展藍圖中的魅力。目前,鶴崗已探明石墨礦石儲量17.31億噸。石墨素有『黑金』美譽,比石墨更加珍貴的石墨烯,可謂『黑鑽』,其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使得它在材料學、能源、生物醫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不同於傳統的「挖煤賣煤」,石墨可以形成高附加值產品。』中國五礦集團(黑龍江)石墨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慧君說,2019年,中國一重、華潤集團、黑龍江省交投集團、鶴崗市及蘿北縣政府共同組建了公司,帶動當地經濟轉型。

  目前,鶴崗市共有石墨企業37戶,球形石墨、動力電池等多種精深加工產品走上前臺。2021年1月至8月,鶴崗市石墨及相關產業實現產值超過3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

  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鶴崗市石墨產業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是3.4%、5.6%、7%、17.2%。『煤炭采選業佔規上工業增加值,較2010年有明顯下降。』鶴崗市發改委副主任李忠臣說。

  這兩年,包括鶴崗在內的東北資源型城市正努力擺脫『老煤城』印記,尋找高質量發展之路。在鶴崗市和禾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當地的稻殼、秸稈、林下物等代替煤炭成了燃料,不僅解決了露天焚燒秸稈、燃燒煤炭的污染問題,還為當地百姓提供電能和供暖。

  這家發電公司是黑龍江省經緯生物科技集團的子公司,該集團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涵蓋玉米深加工、木糖醇生產、生物質發電、熱電聯產等項目。『投資人過去主要從事煤炭開采和建築業,隨著當地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優化,集團也在農業精深加工全產業鏈集中發力。』和禾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運行總監李海亮說。

  房價刷屏折射振興密碼

  眼下,這座地處邊陲的小城聲名鵲起,不是因為煤,而是因為房價,還有那些在這兒默默奮斗的人——11月1日,微博話題『80後夫妻用3個月工資全款買房』衝上熱搜,閱讀量超過4億。

  故事主人公是一對在鶴崗市買房的『80後』夫妻。夫妻二人都是美團外賣騎手,登上『熱搜』的前兩三天,在鶴崗調研的記者一行恰好采訪了這對小夫妻。他們沒講出什麼大道理,但他們朴實的話語,藏著平凡人的辛酸;他們忙碌的身影,透出奮斗者的倔強。

  田丹丹和張焱均為1987年出生,丈夫張焱的老家在鶴崗市蘿北縣,妻子的老家在吉林省。兩人初中畢業後,在飯店做服務員時相識,由此相知相愛,組建了家庭,現育有一兒一女。

  這些年,他們四處打工,回蘿北縣老家種過地,也在農村趕集,售賣帽子、襪子、拖鞋等日用品。『到現在還有1萬多元的貨底子沒賣出去。』經歷過生活的種種磋磨,定格在田丹丹臉上的是一份淡然的笑。

  兩年前,夫妻倆打算去省外闖一闖,親屬則建議他們,『試試在鶴崗送外賣行不行』,結果一乾就是兩年。

  『之前一直是在鶴崗租房住,因房東要賣房,我們就趕緊買了一套自己的房子。』田丹丹說。

  夫妻倆買的房子位於鶴崗市南山區,距城市商業中心約10分鍾車程,位於狹長的鶴崗市區南端。

  『房子是7樓頂樓,無電梯,50多平方米的毛坯房。從親戚那買的,房產證還沒下來,等下來後再去過戶。』田丹丹說,購房、裝修一共花了4萬多元,這對平均月入一萬多元的他們來說,壓力不算太大。

  田丹丹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小區有一部分房子售價在4萬元左右,樓層低一些的偏貴,而市中心的房子會更貴一些。

  記者了解到,鶴崗市三四萬元的房子多數不在市中心,且頂樓、毛坯和未取得房產證的房子居多。記者查閱多個鶴崗市二手房交易網站發現,大多數二手房房價在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一位房產中介告訴記者,鶴崗市地段好、質量佳、有電梯的小區能賣到每平方米四五千元。

  不少當地房產中介工作人員透露,鶴崗總價幾萬元的房源,大多數是當地的棚改房。有出售低價房源的售房者介紹,由於棚改房在入戶一定期限內無法上市交易,所以他們只能與購買者簽訂協議,無法正式更名,加之頂樓、擋光、毛坯等不利因素疊加,導致房屋售價較低。

  部分受訪人士認為,鶴崗過去以煤炭作為支柱產業,前些年煤炭行業下行,人口出現外流、房屋出現空置,一定程度影響了房價。

  如今,『鶴崗房價』成了網絡熱詞。留在鶴崗的人沒有買房壓力,許多外地人也慕名前來『一探究竟』,有的也在當地買了房,或創業居住或夏季避暑度假,成了新『鶴崗人』。

  為了吸引更多人纔發現鶴崗、紮根鶴崗,當地通過實施住房保障、醫療健康等十餘個方面的優惠待遇,柔性引進各類優秀人纔。

  鶴崗城市環境的變化也讓返鄉的鶴崗人感受深刻。近幾年,當地相繼建設完成幾十處綠地、小花園、小廣場,城區綠化覆蓋率已超過40%,還被評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和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印發《推進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像鶴崗一樣的資源型城市,迎來了新一輪重要發展機遇。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