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8日訊(記者 許諾)8日,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授予148名同志『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稱號,榮譽名單中,國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隊運動員,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2022級博士生齊廣璞榜上有名。
冬奧賽場書寫新的傳奇
在2月16日晚舉行的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決賽中,四次征戰冬奧會的31歲老將齊廣璞以129.00的分數奪得金牌,實現個人職業生涯冠軍『大滿貫』。
2008年,初出茅廬的齊廣璞,在第十一屆全國冬運會一飛衝天奪得金牌,從此躋身國家隊,進入國際賽場。此後,他相繼拿下該項目的世界杯分站冠軍、世界杯總冠軍和世錦賽冠軍,卻三次與冬奧金牌擦肩而過。
賽前,齊廣璞的妻子寫下一封信,為他加油鼓勁:『這是你第四次站上冬奧會的賽場,作為你曾經的隊友,我為你自豪,也很清楚其中的不易』『堅持到今天已經是勝利了,你是我們全家人的英雄。無論結果如何,我們全家人都以你為驕傲,我們都等著你回來。』
此前,齊廣璞和隊友賈宗洋(同為哈工大航天學院2022級博士生)、徐夢桃奪得首次設立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團體銀牌,同樣書寫歷史。賽後,他表示,爭取登上最高領獎臺,就是老將們堅持的意義。幾天後,齊廣璞做到了:『只要有夢想,能堅持,年齡和傷病對我們來說,都不是問題。』
在2月10日舉行的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女子U型場地技巧決賽中,哈工大航天學院2022級博士生劉佳宇第四次征戰冬奧會,最終名列第八。劉佳宇說,支持她走到現在的與獎牌無關,與榮譽無關,更多的是『熱愛』二字。
『硬核』科技助力冬奧
從奧運火炬到奧運場館再到冬奧專列,哈工大多項『硬核』科技助力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成功舉辦。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微火』點燃主火炬的一幕驚艷世界並永載史冊,完美詮釋了『綠色冬奧』『科技冬奧』的理念。哈工大材料學院蘇彥慶教授團隊采用3D打印技術,攻克了火炬在研制過程中精密成形的難題,成功制備出完全滿足要求的氫火炬及其燃燒系統,有效助力北京冬奧會零碳排放火炬的研發和制造。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期間,國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變身『冰立方』,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從泳池到冰場的快速轉換。從結構設計到智能監測,哈工大土木學院張文元教授團隊,建築學院陸詩亮教授、餘洋副教授團隊開展了專項研究,助力實現智慧化場館建設、運營全過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由哈工大建築學院梅洪元院士主持設計的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崇禮太子城冰雪小鎮會展酒店片區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該片區承擔冬奧會賽時的會議、展覽、酒店等功能及提供輔助賽事的活動空間。

作為復興號的智能昇級版,『龍鳳呈祥』和『瑞雪迎春』北京冬奧列車在京張高鐵開通運行,實現了人們『坐著高鐵看冬奧』的願望。這兩款車頭的蒙皮由哈工大材料學院王國峰教授團隊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藝助力實現制造生產。

技術官員團隊見證冰雪榮耀
從開幕式到賽場內外,隨處可見哈工大人的身影,共同見證冰雪榮耀。
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速滑冬奧冠軍、哈工大體育部教師張虹作為6名執旗手之一閃亮登場,自由式滑雪裁判、哈工大體育部主任陶永純作為唯一裁判員代表宣誓,向世界展示中國風采。
從參與火炬接力到為獲獎運動員頒獎,再到擔任速度滑冰項目央視解說嘉賓,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和北京冬奧組委委員等職務的張虹,多次現身賽場內外,為北京冬奧會貢獻力量。
此外,哈工大體育部有21名教師擔任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技術官員,分布在自由式滑雪、單板滑雪、短道速滑、冰壺(輪椅冰壺)等多個項目。
據介紹,1956年起,哈工大開設滑冰選修課,並作為哈工大特色一直傳承至今。此後的幾十年,哈工大在保持冰雪運動傳統的基礎上,持續提昇冰雪運動設施、拓展冰雪運動項目,帶動更多學生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學校先後開設了雪地足球、雪地球、雪合戰、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冰雪特色課程,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好評。

此外,幾乎每年冬天,學校都舉辦冰上運動會或冰雪趣味運動會,突出趣味性和競技性相結合,讓師生在頑強拼搏、團結協作中收獲健康快樂,感受冰雪運動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