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7日訊 『油氣生產平穩受控,主要開發指標均好於計劃』『油氣運行成本持續降低,主要能耗指標實現硬下降』……前不久,大慶油田對外公布了過去五年的『發展答卷』。
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大慶油田人深知,『量』的背後是『質』的蛻變,『成長的煩惱』需要在新發展理念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解決。
保持紅色底蘊,堅決推進改革攻堅;加大含金量,強化科技自立自強,堅持綠色低碳,保證可持續發展。大慶油田正在邁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改革攻堅 確定鮮明主色
幾年來,大慶油田堅決深化國企改革,以推進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實施主業歸核、輔業重組、機構壓減,『油公司』模式基本建立;推進工程技術、中油電能、多種經營、教育培訓等業務優化重組,未上市業務核心競爭力得到提昇;推進內部市場化機制建立,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發展活力動力進一步增強。
截至今年2月底,改革三年行動成效顯著,大慶油田總體任務完成率達95.8%;未上市業務改革優化整合二三級機構267個,產業集中度達到歷史新高。
除企業實現『瘦身健體』、高質量發展外,員工群眾是否滿意、改革紅利是否更多惠及員工群眾,是衡量企業改革成敗的又一重要標尺。
以采油三廠為例,在推進『油公司』模式改革工作中,這個廠不僅及時配齊機構重組、資產劃撥等轉型昇級的『硬件』,更在人的觀念和思想轉變這一『軟件』上下足了功夫。曾在這個廠從事機采井管理8年的『老機關』程延慶,主動申請『到「油田更需要」的地方去』,回歸操作崗位,把工作重點放在技術革新上,立志用智慧為企業創效、為員工減輕勞動強度。
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把改革作為解決制約發展矛盾挑戰的有力武器,大慶油田公司上下正在全力突破體制機制『瓶頸』,重塑現代化新體制、市場化新機制、高效率新模式,堅定走在改革興企前列。
科技創新 核心技術領先
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大慶油田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應用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錨定『科技創新驅動油田高質量發展』目標,牢牢把握『增儲提采、提質增效、轉型昇級』三條主線,穩步推進『資源基礎夯實、油氣開發提采、難采儲量動用、工程技術提效、智能應用提昇、轉型發展驅動』六大科技工程,繼續保持關鍵核心技術世界領跑地位。
翻看大慶油田過去五年的『發展答卷』,科技創新『含金量』十足:創新發展古龍頁岩油原位成藏理論及配套技術、特高含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累計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42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46件。
與此同時,大慶油田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油田智慧指揮中心高效運行,雲數據『兩地三中心』建立形成,已累計完成3.1萬口油水井數字化改造,159座聯合站實現集中監控,161座變電所、98座注入站實現無人值守。
作為老區油田數字化建設示范廠,采油五廠全力推進數字化建設工作,已累計減少用工成本超億元。
綠色低碳 隨處可見『風景畫』
『這跟我想象中的油田很不一樣。』第一次走進大慶油田,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
春看花團錦簇,夏享綠樹成蔭,秋見格桑花海,冬賞北國風光。如今的大慶油田,隨手一拍,都是可以『曬』到朋友圈的『風景畫』。而這背後,是大慶油田對於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長久堅持與不懈努力。
一直以來,大慶油田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始終把『環保優先』擺在開發建設的重要戰略位置,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融入油氣勘探開發整個生命周期,全力保護區域生態環境。
按照黑龍江省委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黨組要求部署,大慶油田全面啟動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示范基地建設,成立新能源組織機構,推進建立業務一體化建設、管理模式,為新能源業務快速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與此同時,編制大慶油田新能源業務『十四五』發展規劃和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示范基地建設方案,按照『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以加大生產用能清潔替代為抓手,大力推動風、光、氣、電融合發展,效益開發工業餘熱及地熱利用。
一系列行動陸續展開:開展7項新能源標准規范編制和16項新能源技術攻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推進2項多能互補示范工程和3項產能分布式光伏工程;加快新能源先導示范項目落地實施。目前,葡47區塊微光伏發電先導試驗工程已並網投產,多能互補、綠色發展戰略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初春的大慶,天朗氣清。隨處可見的『磕頭機』,依舊不分晝夜辛勤勞作。
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以『構建與時俱進的開放系統、產業成長的生態系統、崇尚奮斗的內生系統,加快推動新時代大慶能源革命』為戰略路徑,推動高質量發展,大慶油田當下有為,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