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6日訊(記者 楊帆)從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近日,哈爾濱局集團公司推出進一步深化公益性『慢火車』提質工作措施,通過打造標杆公益性『慢火車』、鞏固公益性『慢火車』品牌打造成果、提昇鐵路技術裝備水平、不斷完善『雙站長』制、開展路地共建座談等方式,進一步優化提昇公益性『慢火車』質量服務,積極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哈爾濱局集團公司紮實推進與公益性『慢火車』途徑區域黨委和政府部門的共建機制,積極推進『雙站長』制,目前,黑龍江省林口、湯原、烏伊嶺等地區運行的公益性『慢火車』沿線216座車站和乘降所已實行『雙站長』制。公益性『慢火車』『雙站長』是指地方站長和鐵路站長共同負責站內外環境、基礎設備設施改善維護、站內外治安聯控、安全宣傳和服務,努力滿足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群眾出行需求,助力鄉村振興。地方站長由公益性『慢火車』停靠站沿線村鎮領導兼任,鐵路站長由公益性『慢火車』停靠站的本站站長擔任。這是繼鐵路沿線外部環境聯合整治『雙段長』制之後,鐵路部門和地方政府圍繞公益性『慢火車』的又一次牽手合作,也是啟動公益性『慢火車』多元化發展的重要一步。

哈爾濱局集團公司不斷細化完善公益性『慢火車』提質措施、服務策略、開行方案,持續做好安全管理、客運組織、設備維護、旅行服務等工作,加強與地方政府對接,積極聽取地方政府和沿線群眾意見建議,不斷提高公益性『慢火車』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提昇鐵路技術裝備水平,截至1月底,公益性『慢火車』已基本完成空調車體昇級改造工作,沿線旅客告別了冬天燒煤取暖,夏天風扇納涼的『老綠皮』時代,與此同時,鐵路部門對『慢火車』沿線車站站捨、站臺、雨棚、照明、衛生間、飲用水、取暖等基本服務設備設施進行完善昇級,結合技術改造、大修規劃,積極推進落實。
為提昇『慢火車』品牌形象,鐵路部門計劃打造三趟標杆公益性『慢火車』,開展主題車廂內部裝飾,設計內容包含紅色之旅、助工惠農、裕民大集等9節主題車廂,擺放農產品展示托盤、娛樂棋牌、學生讀物、播放民族特色歌曲和音樂,進一步豐富沿線百姓的旅途文化,在車廂內發布就醫、務工、農產品等特色揭示信息,方便旅客及時了解相關信息,利用站車資源與當地產業發展、惠農助學、旅游開發等有機結合,精准助力鄉村振興。
據了解,公益性『慢火車』主要運行在交通不便的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邊境地區、經濟相對欠發達的農村地區,以服務沿線鄉村群眾出行、趕集、通勤、通學、就醫等為主。穿越黑土地的公益性『慢火車』,全程運行距離最遠達923公裡,硬座票價最低僅1元,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成規模開行,開行歷史最久的列車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成為沿線群眾出行首選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