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淨整潔的巷道,寬敞明亮的水泥路,主題鮮明的『福』文化……走進桃山鎮福興村,放眼望去,道路兩旁的綠樹郁郁蔥蔥,整齊排列的農家小院傳遞著文明和諧的氣息,一幅美麗鄉風文明幸福圖鋪陳開來。
近年來,桃山鎮福興村深入開展鄉風文明建設工作,按照『十個一』標准,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工作載體、加強文明宣傳、豐富文化活動,逐步形成文明和諧、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先後獲得伊春市級文明村、伊春市級生態村、新農村建設試點村、鐵力市級『五個好』先進村黨組織、『雙學雙比』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
改善人居環境,打造生態宜居新農村

福興村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昇鄉村『顏值氣質』。近年來,福興村以建設美麗宜居村屯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昇為主攻方向,從治髒、治差入手,進行垃圾污水治理和農村衛生廁所改造。為優化人居環境,福興村切實加強鄉村公共設施建設,完成道路硬化、路燈亮化、生態邊溝鋪建、全村燃氣入戶。實施整村綠化工程,栽植綠化樹木3471株、綠籬6300延長米、加種綠籬3萬餘株,實現了街道綠色全覆蓋。2019年,建設集文化、體育、娛樂為一體的『福文化』休閑廣場,建造了福橋、福亭、福門、福園、福長廊等多處景觀,打造『福』文化牆7面,成為了引領文明鄉風的新陣地。
推進移風易俗,樹立鄉風文明新風尚

福興村堅持宣傳引導、典型帶動,紮實推動移風易俗,樹文明新風。緊緊圍繞『除陋習、樹新風』專項整治行動,修定完善了以『文明福興』為主題的村規民約,倡導文明節儉,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反對封建迷信。將尊老愛幼、和睦鄉鄰、勤老節儉、助人為樂、愛護環境、誠實守信等中華傳統美德,作為各項評比的重要條件。評選出『十星級文明戶』5戶、『身邊好人』17人、『美麗庭院』10戶、『好婆婆、好媳婦』4人,讓百姓身邊的好人好事得以發掘、光大。利用『紅黑榜』積極探索建立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機制,共評選出紅榜42人,黑榜4人,通過褒揚先進、鞭策落後的方式助推鄉風文明建設。
0發展綠色產業,鋪就富民興村幸福路

文明鄉風帶動產業興旺,福興村因地制宜,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思路,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提昇鄉風文明程度。近年來,福興村積極探索科學有效、集體增收、村民致富的產業發展之路,2019年成立福興村經濟股份合作社,引導村民集體入股合作社,推進規模經營。今年共種植大豆1805畝,水稻885畝,玉米1580畝。同時依托境內省級經濟開發區優勢,持續創建發展菜園經濟。全村共有157戶農戶種植蔬菜,與鎮內兩家大型商超簽訂預定訂單,每戶預計實現年增收1500元。帶動村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成立『村民議事日』,議出文明共治好鄉風
福興村以『村民議事日』活動為載體,依靠群眾智慧優化工作思路,搭建起與村民之間的『連心橋』。成立由包村乾部、村乾部、司法所所長組成的村民議事日領導小組。著力解決村民的『急難愁盼』問題,同時也廣開言路,積極征求村屯產業項目發展、人居環境整治、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意見建議。目前共接到村民反映問題共15件,其中現場化解8件,協商解決4件,反饋上級部門解決3件。『村民議事日』實現了立足民意、暢達民情,優質化服務的工作格局,培育文明鄉風、激活鄉村內生動力,為鄉村振興凝聚合力。
踐行『文化惠民』,提振鄉村振興『精氣神』

民風淳、文化興,福興村以『文化惠民』為切入點,讓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心間。福興村成立文化宣傳隊,以村民喜聞樂見表演形式為主,圍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家風家訓等主題開展文化演出10場,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向縱深發展;利用福興村農家書屋、村史館等場所,廣泛發動老黨員、老村乾部、十星級文明戶等開展弘揚紅色文化、黨史學習教育、倡導移風易俗等主題宣講活動23次;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開展了『雷鋒日』、『五彩驪城』綠色植樹活動、『蒲公英』法律講堂、『情暖林都』童心慰問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52次,真正打通了『凝聚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整合文化陣地資源,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文化惠民活動24次,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