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黑龍江省東寧市構築新時代人纔』引育用留』新高地
2022-06-08 09:53:09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年來,黑龍江省東寧市加力實施『人纔強市』戰略,針對邊境地區引纔難、易流失等實際問題,深入實施『優纔興邊』計劃,著力構築新時代人纔』引育用留』新高地,不斷涵養人纔『生態圈』,為建設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新東寧聚力匯智、聚勢賦能。

  實施『智匯邊城』引纔行動,打造各類人纔『集聚區』。一是圍繞急需緊缺,博納各方優纔。聚焦工業立市、產業富民、貿旅興邊、虎豹秘境等新形勢新任務,針對全市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重點產業開展人纔需求調查,精准編制急需緊缺人纔需求目錄和引進計劃。以落實『萬名青年人纔引進計劃』為牽動,依托『雪城優纔』計劃、全省『助力鄉村振興萬人計劃』、全省邊境縣急需緊缺人纔引進等引纔渠道,通過『市委書記進校園』、『省人纔周』一站式組團招錄等方式,面向各類高校引進我市重點行業、支柱產業、重大工程項目等領域急需緊缺人纔。統籌全市編制資源,建立事業編制『周轉池』,滿編事業單位可使用『周轉池』引進急需緊缺人纔。近年來,累計招聘教育、衛生、金融等領域人纔369人,招錄公務員、選調生105名,引進大專以上學歷企業人纔150餘人,有效緩解了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人纔短缺的問題。二是厚植桑梓情懷,吸引鄉賢回歸實施『歸雁計劃』,聚焦東寧籍在外高層次人纔、在外企業高級管理人纔、在外技能實用人纔、在外黨政人纔、高校畢業生、在校大學生等6類人纔,通過實習實訓、定向招錄、全職返鄉、柔性合作、回鄉辦企等方式,讓更多東寧籍在外各類人纔以總部回遷、項目回移、資金回流、技術回歸、信息回饋、智力回哺等方式,促使人纔、信息、技術、資金、項目、市場、服務等各種要素實現戰略重組,使更多有創業意願、創業能力的東寧籍在外各類人纔回歸創業或回哺家鄉。先後與160餘名東寧籍在外優秀人纔建立了聯系,柔性引進一批『候鳥型』人纔,吸納返鄉創業人纔57人,在支持家鄉各項事業發展方面做了突出貢獻。三是深化交流合作,實施柔性引堅持把加強市校合作、校企合作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突破口,構建『政府出資、院校出智、基地管理』的共建模式,認真落實省市委關於建設『十大基地』有關部署,積極與吉林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等高校開展『市校合作』,目前已建立『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紅色教育和國情教育基地』、『高校科研平臺延伸基地』、『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和』高校農產品供應基地』等基地,在接收大學生實習實訓、柔性引纔、開展紅色教育和國情教育、推動產業發展、轉化農業科技成果、創新農產品營銷模式等方面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近年來,累計接收高校實習大學生300多人次,接收各級黨員乾部及高校學生開展紅色教育1萬餘人次,開發新菌種試種合作和中醫藥產業發展等項目3項,建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先後柔性引進吉林農業大學、黑龍江省農科院、黑龍江八一農大、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等多所高校專家50餘名,到東寧授課,為東寧黑木耳、中藥材、畜牧養殖等特色產業傳經授道、答疑解惑,為產業發展插上了科技『翅膀』。

  實施『鑄魂賦能』育纔行動,打造人纔成長『加速器』。一是培植創業沃土,築牢發展基石圍繞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抓好黨政人纔的培養,堅持『走出去學』與『請進來教』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培訓,選派優秀黨政人纔赴深圳、上海等發達地區『跟班學習』,著力培養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一專多能的復合型黨政人纔。注重在基層一線培育人纔,把基層一線作為培養鍛煉人纔的主陣地,選派基礎素質好、有發展潛力的人纔到基層一線工作,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分批選派外經貿、電商、黑木耳等產業的企業經營管理人纔到高校、科研院所、經濟發達地區考察學習、深造、交流、頂崗鍛煉,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提昇能力。以重點企業的技能人纔培養實際需求為導向,依托省、市職業院校和技工學校資源,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幫助企業開展『訂單式』培訓,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技術人纔支持。累計舉辦『乾部講堂』、愛國主義教育、廉政教育、黨史教育等各類培訓班50多次,培訓各級各類乾部人纔5000多人次。組織潤鄉山產品、黑尊科技、康源科技企業參加各類專業培訓8次,有效增強創新發展源動力。二是聚焦重點領域,培育專業人纔。實施衛生、教育、電商、扶貧等特色人纔培養項目,依托生物醫藥產業優勢和中成藥、原料藥研發創新平臺,形成對專業特色人纔集聚效應。選送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縣鄉醫生到三甲醫院、醫聯體龍頭醫院培訓進修。累計培訓專業技術和技能人纔2000餘人次;組織開展農村實用人纔培訓班7期,培訓460餘人次;實施『東寧市人纔支持基層發展行動計劃』,建立了由供銷聯社、畜牧局、農技推廣中心等部門的11名科技人員組成的科技特派員隊伍,深入鎮、村開展技術培訓30多次,入戶技術指導和服務50多次,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為農戶解決農業技術難題160多次,在助推產業發展的同時,全面提昇了各類人纔綜合素質。三是培育鄉土人纔,助力鄉村振興。以集體經濟和農村致富、科技、設計、建設、鄉村規劃、管理帶頭人等鄉土人纔培養為重點,培育省市農技推廣骨乾人纔、新興職業農民、農業職業經理人50餘人。邀請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實地開展指導服務,通過『以點帶面』加強對鄉土人纔的能力培養。實施黑土人纔培育行動、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扶持壯大鄉村產業發展人纔,累計培訓青年農民、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負責人等群體1100餘人次,全面提昇農民整體素質。落實『導師幫帶制』,在實踐中磨練和提昇到村任職大學生農村工作本領,培育一批能夠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引領鄉村發展的優秀年輕人纔。選送50名綜合素質好、培養潛力大的高考落榜生、退役軍人到省內職業教育學校開展技能培訓和學歷提昇,把有志返鄉的15人列為村『兩委』後備人選重點培養。

  實施『搭臺圓夢』用纔行動,打造人纔施展『大舞臺』。一是暢通要素流動,促進融合發展。創新『人纔+項目+平臺』模式,圍繞園區產業昇級,以園區人纔隊伍建設為突破口,立足重點產業和項目需求,統籌抓好人纔隊伍建設,按照重點扶持、精准培育的思路,做好人纔項目申報,力爭在自主育纔上取得新成效。圍繞做強做大重點項目產業,深入推動人纔與項目、人纔與產業共融共享共建,形成人纔引領產業、產業成就人纔的產纔融合發展模式。先後引進恆昌生物質發電項目、鑫源貿易公司松子加工、九上木業、黑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佰盛食用菌有限公司等企業落戶東寧,招商引資不僅引來了項目落地,還招引了一批企業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纔,通過招引人纔和本土企業家的不懈努力,我市工業經濟不斷發展,2020年實現工業產值23億元以上。圍繞興邊富民、自貿片區、產業發展、旅發大會等新形勢新任務和經濟發展實際需求,分類打捆全域資源,結合外經貿、植物保護、旅游管理、農業水利工程、建築等領域專業人纔的實際需求,科學制定人纔需求目錄和人纔引進計劃,引進急需緊缺人纔19名,高層次人纔1名,目前,這些人纔正在為我市黑木耳、中醫藥、寶玉石等產業發展貢獻智慧。二是構建雁陣格局,凸顯頭雁效應。落實龍江戰略科學家頭雁支持計劃,重點打造一流科技領軍人纔和創新團隊,發展壯大青年科技人纔隊伍。發揮博士後工作站、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專家工作室、食用菌研發中心研究生團隊及各行業各領域領軍人纔作用,加大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引導其在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推進產業振興、引領人纔創業等方面建功立業。依托省派20名援邊乾部人纔團隊和1名博士團成員專業、資源、信息等方面優勢,組織開展對口援助、結對幫扶活動,在推動產業發展、獲取信息資源、帶動本土人纔專業技能提昇等方面取得實效。三是強化示范引領,釋放輻射效應。建立優秀專家人纔庫,組建覆蓋農村、醫療、教育、企業管理等多個領域的專家服務團隊,以引進的高層次專家人纔為代表建立各類工作站(室),發揮人纔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大力實施『傳幫帶』,統籌各類人纔資源,建立人纔『導師庫』,面向市內高新技術、產品研發等不同領域青年人纔,建立『專家工作室』『鄉賢聯誼會』『特聘專家團』等多層次人纔培養平臺,通過雙向選擇確定幫帶導師和學員,實現精准對接,有效培育年輕人纔,實現人纔提能增量。組織專業技術人纔通過項目合作、短期工作、專業服務、兼職等形式到基層開展服務。

  實施『鳳棲梧桐』留纔行動,打造拴心留人『強磁場』。一是闢建綠色通道,優化服務保障。落實落靠相關政策,為符合條件的人纔及時足額兌現安家補貼、生活補助等資金。在市人民辦事中心開設人纔服務窗口,為人纔辦理落戶、醫保、公積金等事項提供便捷服務。建立『優纔卡』制度,使各類人纔在公共交通、投資創業、旅游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享受優惠政策。制定出臺《東寧市人纔強市若乾意見》、『人纔新政20條』等人纔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人纔工作運行機制。加大財政對人纔工作的投入力度,提昇人纔扶持『含金量』,為各類人纔創新創業提供堅實財力支持。出臺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若乾政策,每年在民營實體企業中評選出10名特殊貢獻優秀人纔,按照每人每月2000元的標准給予補貼。對於引進的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纔,服務期內,按月發放1500元和1200元生活資助,在我市購買商品房的分別給予20萬和10萬元安家費。目前,為1名高層次人纔和19名急緊缺人纔落實政策性待遇140萬元。二是注重人文關懷,激發奮進力量。積極探索人纔服務體系,建立完善服務創新創業人纔的『綠色通道』,在政策落實、手續辦理、信息諮詢、項目申報等方面,為人纔提供便捷服務;建立領導乾部聯系人纔制度,落實落靠人纔各項政策,幫助人纔解決好住房安居、配偶就業、子女教育等現實問題,增強人纔歸屬感;27名處級領導聯系優秀人纔51名;在政治待遇、職稱評聘、住房保障、子女就學、配偶安置等方面向引進的人纔提供『一站式』服務,標准化配備人纔公寓25套,為引進人纔提供安居保障;累計為1200多名各類優秀人纔進行免費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通過『暖心』服務,各類人纔歸屬感得到增強,投身東寧現代化建設的熱情得到激發。三是堅持正向激勵,增強內生動力。加強對人纔的政治吸納,累計在各層面優秀人纔中推選15名『兩代表一委員』,定期組織開展市情研修、建言獻策、健康療養和座談聯誼等活動,在政務、法律、金融、公積金、醫療保健、康養旅游等方面提供優先、便捷、優質服務。為激發人纔乾事創業積極性,開展人纔專題表彰,對在招商引資、疫情防控、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纔進行表彰。建立各方面優秀人纔庫,培樹各類先進人纔典型86人,樹立新時代人纔榜樣。積極參與國家和省級先優推薦,市人民檢察院獲國家級『人民滿意公務員集體』殊榮。運用各種渠道、各類媒體大力宣傳優秀人纔典型事跡,倡樹人纔創新精神,講好新時代東寧『人纔故事』,營造了愛纔惜纔敬纔的良好社會氛圍。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