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紮實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營造強能力、轉作風、重實乾的濃厚氛圍,友誼縣大成富鄉以黨建為引領,發展壯大庭院經濟,整合閑置資源,利用群眾房前院後閑置土地,打造大成富村『五小園』小生態板塊,進一步改善提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助力鄉村振興。
量身定制 合理規劃
大成富村是朝鮮族聚集村,近幾年借助語言方面的優勢,村內的朝鮮族年輕人大都去了韓國務工,宅前院後留下許多閑置田地。為了能讓這些閑置的土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幫助農民增加收益,年初,鄉黨委多次深入大成富村進行實地考察調研,與村兩委、縣交通局駐大成富村工作隊、大成富村村民進行研究和溝通,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並結合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和縣委重點工作任務的部署要求,借助村屯人少、庭院閑置的優勢,因地制宜,統一規劃,決定分區域種植蔬菜、瓜果、花草、藥材等作物,並美化一處休閑游玩區域,打造大成富村『五小園』小生態板塊,即『小菜園、小藥園、小果園、小花園、小游園』。在打造『一村一品』的同時帶動村民增收,為建設生態美麗宜居少數民族文明鄉村打牢基礎。
多方助力 探索創新
鄉黨委牢固樹立全縣『一盤棋』思想,始終堅持『三個有利於』的原則,在打造『五小園』小生態板塊中與駐村工作隊形成合力。首先,在村內逐戶進行走訪,並參照大成富村2022年村內庭院經濟發展規劃圖進行選址、規劃。同時,積極與遠在外地務工的村民溝通、協商,經過一個多月的共同努力,終於選定了約2萬平方米的閑置土地作為『五小園』的建設基地。選定位置後,先利用挖掘機和鏟車將土地進行整形、整平,再利用旋耕機進行旋地,最後進行人工備壟,還鋪設了方便下地摘菜的甬道,一塊塊土地經過整理後,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在打造『五小園』板塊的基礎上,結合當地朝鮮族人民擅於種植水稻的優勢,與當地村民共同創建了2千平方米的綠色水稻種植基地,全程采用綠色生產規程操作,努力讓傳統的農業種出新的效益。鄉黨委與駐村工作隊在鄉村振興之路上積極探索一條新發展之路,鑄造了新時代黨員乾部勇於擔當和創新的精神,為切實打造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提供保障。
示范引領 為民服務
為了繼續讓『為民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到實處,進一步提昇黨員乾部為民辦實事的實踐能力,真正讓『五小園』成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抓手,鄉黨委聯合駐村工作隊對『五小園』的種植品種、美化設計等事宜進行多方面的商討和研究。根據村民生活及市場需求,選擇栽種一些茄子、辣椒、西紅柿等接地氣的蔬菜,草莓、菇娘、龍秋等便於采摘的水果,平貝、白鮮皮、蒼術等銷路好的中藥材,以及花期長、色彩鮮艷的花卉。春種時節,鄉黨委聯合第六管理區、駐村工作隊組成志願服務隊,開展種菜志願服務活動。活動中,大家熱情高漲、乾勁十足,分工明確,備壟、刨坑、施肥、放菜苗、埋土、澆水有序進行。共栽種菜苗8000餘棵,50餘人參加,充分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和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增強了黨員乾部的服務意識,後續黨員乾部們會定期為菜園澆水、施肥、除草。
下一步,成富鄉將繼續發揮黨建示范引領作用,深入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在確保全鄉黨員乾部能力大提昇、作風大轉變的同時以『黨建+五小園』為抓手,把大成富村『五小園』打造成黨員乾部的『實踐基地』、中小學學生的『學農勞動實踐基地』。通過『五小園』建設的不斷完善,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聚鄉村人氣、增村民收益,為鄉村振興打牢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