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
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田長制』在黑龍江全面推行 |
參評項目 |
廣播消息 |
|||
體裁 |
||||||
語種 |
||||||
作 者 (主創人員) |
牟維寧、孫玉嬌 楊國棟、李雨楠 |
編輯 |
牟維寧 |
|||
原創單位 |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 |
刊播單位 |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 |
|||
刊播版面 |
黑龍江新聞廣播 《新聞聯播》 |
刊播日期 |
2021年10月8日18時10分 |
|||
新媒體作品填報網址 |
||||||
︵ 采作 編品 過簡 程介 ︶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守牢耕地紅線、改善耕地質量是關鍵。『中國糧倉』黑龍江在全國率先探索耕地保護七級『田長制』並建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著力做好黑土保護文章,端穩中國飯碗。記者一直關注黑土耕地保護問題,常年奔波於田間地頭,積累了大量基層采訪素材,並於黑龍江省全面推行『田長制』之際迅速成稿,經過精心編輯後,第一時間發出了相關報道。 |
|||||
社 會 效 果 |
黑土地保衛戰,關乎億萬國人手中的飯碗。作品主題重大,脈絡清晰,內容全面深刻。報道不僅在廣播平臺播發,還以不同形式在電視、新媒體等多平臺同步播發,全媒體傳播效果突出,引發強烈社會反響,並得到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以及業界專家高度認可。在各界推動下,黑土地保護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黑龍江成立了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出臺了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國家層面加快制定黑土地保護法,黑土地保護進入新階段。 |
|||||
︵ 初推 評薦 評理 語由 ︶ |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氣象災害、俄烏衝突等加大了世界糧食市場的不確定性。守護好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的黑土地,保障好國家糧食安全,意義更顯重要。本篇作品點面結合,用凝練的語言描繪了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整體脈絡。作品有的放矢、內容充實、意義重大。 簽名: (蓋單位公章) 2022年6月20日 |
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田長制』在黑龍江全面推行
《黑龍江省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田長制』工作方案(試行)》今天正式向社會發布。『中國糧倉』黑龍江在全國率先探索耕地保護七級『田長制』並建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黑土地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請聽報道:
金秋十月,雙鴨山四方臺區喜獲大豐收。連日來,四方臺區太保鎮12個行政村的兩委班子成員每天都會對各自村裡的秸稈還田情況進行巡查。今年起,這些『村官』身上多了個新職務——『村級田長、網格長』。四方臺區太保鎮靠山村黨支部書記、田長陳傳軍:
【陳傳軍:分片包片,制止了亂佔耕地建房等不少破壞黑土地的行為。黑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我們理所應當要當好田管家,守好子孫田。】
今年,四方臺區在全省率先探索『田長制』改革實踐,將全區耕地劃分為近兩萬個管護單元,通過『田長制』管理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因地施策分類治土。四方臺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孔凡偉:
【孔凡偉:采取土地綜合整治,推動秸稈還田、糞污還田和綜合利用,真正能夠將我們國家提出的耕地非農化和非糧化落到實處。】
一段時間以來,山東、天津、河南、黑龍江、北京等多省市先行試點探索推行『田長制』,取得良好成效。今天發布的《黑龍江省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田長制』工作方案(試行)》首次建立了省、市、縣、鄉、村與網格、戶七級田長的責任分工體系,同時明確提出耕地數量、質量、生態綜合保護目標。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龐海濤:
【龐海濤:以『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我們在確保黑土耕地數量不減少的同時,更加注重耕地質量提昇和生態保護,特別是銜接《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和《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提出了『三位一體』更為全面的保護機制。】
今年3月,媒體曝光黑龍江省五常市黑土被盜采,黑土地保護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韓曉增表示,此次在全省全面推行『田長制』,將更有力地強化對黑土耕地保護的監督管理與行政執法,有效避免破壞黑土地的行為發生。
【韓曉增:進一步把責任落實到人頭、部門、網格、地塊,明確了15家責任單位,形成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的合力,同時推動修訂《黑龍江省耕地保護條例》,制定《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切實把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納入法治軌道。】
因長期過度開發利用等因素影響,東北黑土地已出現不同程度退化問題,直接影響到糧食產量穩定。面對嚴峻形勢,黑龍江以『田長制』把黑土保護管理制度化,並組建黑土地保護指導委員會,籌建『黑土國家重點實驗室』,黑土地保護呈現前所未有的加速度。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
【李國祥:以田長制為抓手,完善多措並舉的黑土地保護新機制。希望黑龍江貢獻更多『龍江方案』,保衛黑土地,端牢中國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