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7日訊 (高宇 王宇 記者 王亮)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昇工程。作為我國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今年擴種大豆1000萬畝以上、產量增加26億斤以上。近日,記者走進和平牧場有限公司,了解作為一種兼具生態作物和油飼作物特性的新興經濟作物——油莎豆潛力如何。

在松嫩平原中部、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境內的和平牧場不光在鹽鹼地上種大豆,也發展油莎豆等經濟作物。
關鍵詞一:油料作物耐貧瘠
據了解,油莎豆起源於非洲,油莎豆渾身都是寶,地上部分是飼養牛羊的優質牧草,地下塊莖可榨油,做面粉和釀酒,也可加工成各種食品。2019年,為增加新油源,國家科技部啟動重點研發計劃專項。

『油莎豆是一種特色油料作物,具有播期長、易栽種、耐貧瘠、病蟲害少等特點。適宜沙壤土種植,其播種、管理、收獲、儲存與花生類似。』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李丹博士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栽種的油莎豆根據株型、千粒重及塊莖形態大致分為大圓粒、小圓粒、大長粒和小長粒等四個品種。
李丹表示,油莎豆作為新油源是未來減少大豆進口的最具競爭力的新型油料作物。油莎豆含油率單產高於大豆、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榨油副產物,還可以釀酒或者開發油莎豆蛋白制品。同時,油莎豆具有天然防風固沙功能,能防止水土流失、顯著減少土地沙漠化,生態效益顯著。
關鍵詞二:沙壤土循環
和平牧場油莎豆於2017年開始種植。2021年種植面積為1250畝,有望三年內種植面積為1萬畝。現與企業合作,已形成種植、育種、收獲、加工、畜牧養殖、農家肥還田的綠色種植閉合油莎豆循環產業鏈。
『和平牧場沙壤土佔耕地面積的50%左右,當年在好的年頭情況下,種植玉米也就每畝1100-1200斤,不好的年頭也就800斤左右。』和平牧場農業發展部總經理岳景傑告訴記者,他們引進油莎豆後,平均畝產鮮豆1500斤,乾豆700斤,至少在沙壤土上種植油莎豆的效益要比玉米高很多。他們已經實現一部分用來直接加工成豆漿,一部分為油莎豆榨油廠提供原料。

岳景傑表示,和平牧場種植的品種為『吉莎』系列品種。油沙豆當地播種期在5月15日-20日,生育期130天。
關鍵詞三:經濟賬吃乾榨淨
在油莎豆產業園區,記者看到油莎豆從豆子到酒精和豆油的全過程。岳景傑結合實際生產經驗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100斤油莎豆,進行處理後,能出油16斤,榨油產生的豆粕經過篩選,再進行釀酒,能出28斤酒。最後產生的油莎豆酒糟、豆粕,通過飼料化處理後,用於養殖,提高牧業增加值。

鑫晟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也坐油莎豆產業園區內,該公司產品主要有油莎豆油、脫皮油莎豆等。在地下酒庫裡,記者看到了12個儲存罐都裝滿了油莎豆酒,存儲量大概140噸左右。隨後,記者也來到壓榨車間,了解油莎豆油制作工藝。

鑫盛油沙豆有限公司車間主任康永生說:『油莎豆經過精選、壓扁等流程後,就來到壓榨車間,經過精煉後出油,中間產生的豆粕是用於釀制油莎豆酒,我們也算是把油莎豆吃乾榨淨了。』

岳景傑表示,盡管他們現在產量低,但非常具有潛力,和平牧場適宜種植和收獲油莎豆的面積約5萬畝,毗鄰縣有近50萬畝地塊適宜。未來,在循環產業鏈成型的條件下,他們將擴大種植規模,助力鄉村振興。
2021年吉林省油莎豆產業化取得階段性成果、天津市2022年扶持大豆油料生產方案印發……在穩步提昇我國油料自給水平上,全國各地因地制宜開展油莎豆等特色油料種植。黑龍江省也在根據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推進油料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