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長風破浪會有時——科技創新為中國一重插上騰飛之翅
2022-09-29 14:25:12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路久寬 張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29日訊 科技創新是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中國一重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一重時的囑托,走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站在世界裝備制造技術最前沿,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核心技術難題,取得了較大進步。

  在中國一重廠區一座老式小樓外,『重型技術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能源重大裝備材料研發中心』兩塊牌匾格外顯眼,中國一重部分重大技術成果的轉化,均誕生在這座不起眼的小樓中。『創新成就夢想,科技引領未來』12個藍色大字被張貼在科技部的牆上,時刻提醒著中國一重科技工作者前行的方向。

  『大家一起來討論下,上周遇到的技術難題,我們應當如何破解,大家都踴躍發言,開拓下思路。』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科技部總經理聶義宏照例主持著例會,討論總結以及部署近期科技攻關相關工作。

  聶義宏有著海外留學的經歷,並在金屬材料方面有著獨特見解,在其任職科技部的這段時間內,為了激發廣大員工科技創新意識,積極向集團公司獻言獻策,按照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改革要求,分級建立科技創新管理體系相關辦法,強化科研人纔激勵機制,連續組織召開兩次科技創新獎勵大會,對科技人員進行正向激勵,培育和營造了良好的科研創新文化。

  同時,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制定並完善『十四五』科技規劃,明確『兩個三年』行動目標,創建『4461』全員全方位科技創新動力機制,形成高效的組織動員體系和統籌協調的科技資源配置模式。明確了『面向國家戰略需要、公司發展戰略需要、解決產品技術質量瓶頸需要』三個管理維度和『工程化研究、產業化研究』兩個研發層級,即『3+2』體系管理模式。深度開展協同創新,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著力打造核電等5個裝備領域創新聯合體。統籌推動設計研發平臺、制造基地技術轉化平臺、戰略協作研發平臺、協同客戶應用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

  中國一重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地方,在近些年的發展中,依靠科技創新,不斷完善重大裝備制造創新缺口,實現了多設備的制造能力,完成了國產裝備替代進口。先後完成國家示范工程『CAP1400』和『華龍一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制造任務,成功為『華龍一號』主管道提供全套鍛件供貨,實現了自主開發主管道空心鍛造工藝工程化零的突破,實現了我國三代核電核島一回路主設備及常規島主要大型鍛件全部國產化;世界最大715噸特大鋼錠制造的1000兆瓦級核電機組常規島整鍛低壓轉子鍛件,經行業專家鑒定技術水平處於國際先進地位,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與技術封鎖。

  在不斷強化自主創新的同時,中國一重逐年加大協同創新力度。堅持『請進來、走出去』和『以我為主』原則,著力打破封閉守舊思維,積極搭建協同創新平臺,與國內10餘家企業、院校實現強強聯合,加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與鋼鐵研究總院共建『重大技術裝備新材料產業研究院』,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建『黑龍江省高端核電裝備智能制造重點實驗室』,與清華大學聯合開發具有顛覆性技術的超大型擠壓設備及工藝技術,成功與中科院金屬所聯合申報『基於構築成形技術的核電鍛件研制和開發』國家科技部及能源局核電重大專項等。

  對於未來的發展,中國一重將繼續履行央企使命,不斷深化自主創新,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堅定不移瞄准世界發展前沿,攻克高端重大裝備制造關鍵技術,打破『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掣肘,以新氣象、新作為、新擔當助力建設制造強國,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