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孫吳糧』 ——孫吳縣122萬畝大豆豐收在望
2022-09-29 14:59:14 來源:東北網-黑河日報  作者:王麗婷 宮玉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29日訊 金秋時節,豐收在望。在孫吳縣廣袤的金色田野裡,秋風吹過,大豆搖鈴,豐收的喜悅印在農民的臉上。

  在孫吳縣興川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6000畝大豆種植示范基地裡,大豆長勢喜人,挺直的豆稈上密密麻麻結滿了豆莢。

  『大豆結莢在30個左右,豆粒飽滿,預計每公頃地產量在5000斤左右,豐收在望。』孫吳縣興川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魏廣東高興地說,『種大豆相對簡單,補貼還多,收益可觀,社員種植積極性都很高。』

  為落實好『穩糧擴豆』任務,孫吳縣緊扣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更好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堅持穩口糧、擴大豆、穩玉米的原則,大力實施大豆產能提昇工程,擴面積、提單產雙輪驅動,把更多優質『孫吳糧』裝進『中國飯碗』。

  今年,孫吳縣大豆種植面積122.9萬畝,超額完成省大豆擴種任務10.9萬畝。其中60萬畝是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佔到了全縣大豆種植面積的半壁江山。

  『大豆種植實現了「供、種、管、收、銷」生產全流程的嚴格管控,為「提單產、穩總產、攻高產」提供了模式依托。』孫吳縣農技推廣中心推廣站站長李霞現場撥開一株大豆介紹說,『今年大豆普遍株高80—90厘米之間,豆莢能達到25至35個,每個豆莢結三四個豆粒,籽粒圓黃,大豆豐收穩了。』

  經省專家組實地測產,大豆平均每畝單產達294.2斤,較去年每畝增產4.09斤。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大豆增產增收提質離不開科技支橕。孫吳縣重點推行大豆110厘米『大壟密』等先進適用技術栽培模式,每公頃地保苗在35萬株。持續推進農業『三減』行動,共落實10個千畝方、30個百畝方科技示范種植園區,在沿江鄉西屯村打造1000多畝墾地共建標准化作業示范園區。通過集成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精准防控、保護性耕作等低碳種植技術,組建省市縣三級農業專家指導組、推行『專家+農技人員+示范基地+示范主體+輻射帶動戶』的鏈式推廣服務模式,加快先進技術進村入戶到田,夯實大豆豐產豐收、高產穩產基礎。

  『我們大豆種植不僅追求量的增長,還注重品質的提昇,為消費者生產出更多的綠色高品質大豆。』孫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龔華林說。

  種子是糧食生產的基礎,其優劣直接決定糧食的產量和質量。為推動大豆量質齊增,讓孫吳大豆成色更足,這個縣全面落實好國家大豆種業振興計劃。

  在孫吳賀豐種業有限公司倉庫內機聲隆隆,滿載大豆繁育種子的貨車陸續駛入,金黃色的種子從車廂傾瀉而出,經過裝卸、抽樣、檢驗、稱重、清選、灌包等環節後,匯入糧食倉庫儲藏。

  『今年大豆畝產量高,平均在400斤左右,總體質量較好,達到種子標准。』孫吳賀豐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宋德輝介紹說,『今年春天種子銷售量6000噸,繁育面積4500公頃。目前大豆種子已收割2000多噸,預計收回大豆種子9000噸左右。』

  賀豐種業有限公司是孫吳縣7家大型種業公司之一。孫吳縣把非轉基因大豆制種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性產業進行培育。今年5月,孫吳縣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制種大縣,還獲評國家級大豆科技自強示范縣,全國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縣。

  孫吳縣通過市場機制優化,培育和引進一批競爭力強的種子企業。目前,縣域有7家規模種業,年可加工成品大豆種子3萬噸,非轉基因大豆種子生產面積和大豆種子外調量逐年增加,今年種子生產面積達32萬畝。

  『我們培育的種子,在第五積溫帶熟期是90多天,拿到積溫高的地方種,熟期會減到80天左右,因此可作為特殊年份應急救災儲備,具有戰略意義。』李霞介紹說。

  據了解,孫吳縣今年積極爭取制種大縣獎補政策,成功爭取資金1000萬元。孫吳縣『十四五』制種大縣項目規劃和方案已提交農業農村部,待審核通過後實施。這個縣以完成國家級大豆自強縣為目標,努力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大豆種業體系,全面提高大豆種業科技創新、供種保障和市場監管能力。到2025年,高標准打造大豆良種繁育基地面積60萬畝以上,新上生產線10條以上,年產良種8萬噸以上。新建標准化綜合實驗室1個,創建省市級示范園區各1個。新增培育品種20個以上,平均單產提昇到190公斤以上。進一步提高基地建管和信息化水平,聯農帶農增收6億元以上。

  大豆即將全面進入收割季節,該縣已全面做好大豆收割准備,力爭10月10日前完成大豆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