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千裡眼』『順風耳』!哈工程『智』造海面、海下全方位『警衛員』~
2022-10-06 07:46:52 來源:哈爾濱工程大學 龍視新聞聯播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日

我國深水油氣開發關鍵技術裝備研制

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自主研發的

首套深水水下生產系統

在我國南海東方氣田樂東塊開發項目中

投入使用

對比國外同類裝備

哈工程『智』造

為這套系統提供了

更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系統裝備了學校科研團隊

為其『量身打造』的

『千裡眼』

『順風耳』

兩套裝備

擔任水下生產系統

水面和水下的『警衛員』

形成立體安全監測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油首席科學家謝玉洪表示,水下生產系統要在超過500米水深的海底穩定生產超過20年,對裝備的設計能力和建造工藝要求極高。

      深海油氣田水下生產系統要在低溫高壓的深海環境中工作,並且系統龐雜,主要由水下井口、水下采油樹、水下控制系統、水下多功能管匯等多種復雜水下結構物組成。

  水面過往的各類船只,水下潛器、海洋生物等誤闖海洋油氣『生產重地』都會乾擾影響生產系統的正常運行。哈爾濱工程大學機電學院水下作業技術與裝備團隊和水聲學院水中目標特性測試與控制團隊在楊德森院士的統籌指導下,聯合攻關、各展所長,為該系統成功研發了國內首個水下油氣生產環境長期監視系統和國際首創的水下聲矢量監測系統,實現了全天24小時海面與海下的實時安全監測。

       水下『千裡眼』,可以工作15年

  據水下作業技術與裝備團隊研發人員賈鵬教授介紹,針對水下生產系統運行狀況,傳統的監視方式是通過海上巡檢船下放水下作業機器人進行巡檢,這種監視方式具有隨機性和滯後性,而且存在監視盲區。針對這一弊端,團隊創新思路,成功為該系統裝上視力超群的『眼睛』——水下生產監視系統,可長期實時監視水下生產系統運行狀況,不僅能准確定位故障區域,而且可實現全天候實時監視。

       水下『順風耳』,攻克國際性難題

       據水聲學院水中目標特性測試與控制團隊莫世奇教授介紹,相較於傳統雷達僅能監測水面以上目標,水下聲矢量監測系統能做到一天24小時實時對水面以及水下同時進行目標監測,有效彌補了深水水下生產系統的監測盲區,並且在超出使用年限後可以進行回收利用,符合當前的綠色發展理念。

責任編輯:王俊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