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喜友展示石墨礦石。

雲山石墨礦。

張寄丹在工作中。

晶質石墨礦石。
石墨,國際公認的『21世紀支橕高新技術發展的戰略資源』,被稱為『黑金』。黑龍江石墨儲量居中國之首。
2021年,自然資源部公布『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優秀找礦成果』,我省三個石墨找礦成果上榜,分別是蘿北縣雲山林場東石墨礦普查找礦成果、林口縣西北楞—三合村石墨礦區找礦成果、雙鴨山市西溝石墨礦普查找礦成果。
這些『黑金』的發現,離不開這樣一群找『金』人。
『女當家』與『黑金』
雲山林場東石墨礦普查找礦成果、西北楞—三合村石墨礦區找礦成果均由省第六地質勘查院(以下簡稱省地勘六院)完成。省地勘六院地質項目有一位『女當家』——石墨找礦專家張寄丹,她已連續十年擔任地質項目負責人。
蘿北雲山石墨礦,有『亞洲第一礦』美譽。1984年省地勘六院提交其儲量6.36億噸。
2012年,省地勘六院對雲山石墨礦進行詳查,張寄丹被任命為項目負責人,奔赴雲山。張寄丹用近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全部勘查工作,發現並提交超大型石墨礦一處。
2016年,蘿北雲山石墨礦項目進行深部普查工作,項目負責人張寄丹再次走進雲山,發現深部石墨礦體12條,提交了一個超大型石墨礦床。
2019年,張寄丹圓滿完成蘿北雲山石墨礦整合做儲量核實工作,完成的速度和質量得到業內專家一致認可,為雲山石墨礦整合工作奠定了基礎。
如今,張寄丹仍與團隊一起奮戰在西北楞—三合村石墨礦區。
『地質工作不容易。在進行雲山項目時,天寒地凍。打出來的岩芯馬上就上了霜,在帳篷裡拿火烤化纔能觀察。』張寄丹依然記得在雲山乾項目時的情景。
張寄丹不僅負責項目施工和技術,還照顧隊員們的吃住行。新來的大學生沒有帶棉衣,她就張羅著買齊,大家都喊她『張姐』。
野外地質工作,不僅要忍受風吹日曬雪打雨淋,還面臨著被蚊蟲叮咬、野生動物襲擊等危險。『老一輩地質人,比我們艱苦,沒有車沒有道,靠一個羅盤走天下,我能堅持下來靠的也是一種傳承。』張寄丹聽著父輩們的找礦故事長大。
2017年她榮獲『全國最美地質隊員』榮譽稱號,2018年榮獲全國金羅盤獎。
意外收獲『黑金』
雙鴨山市西溝石墨礦的發現有些戲劇性。地質隊找黃金的路上,發現了『黑金』。
2009年,省有色地勘七○一隊在樺南縣永平崗進行岩金項目預查。『當時,我看見土壤樣品中含有灰黑色介質,閃閃發光,用手一摸滑溜溜的,憑我多年的經驗判斷,這應該是石墨。』當時任項目負責人的劉喜友回憶道。
為了印證猜想,劉喜友一邊查找資料、諮詢專家,一邊組織開展物探激電中梯測量工作。他大膽推斷,這裡可能存在儲量極其可觀的石墨礦。有的專家卻認為,區域地質圖上工作區內沒有石墨礦體產出的地層,即便存在石墨礦體,也是小規模的殘留體。
『較真』的劉喜友,組織項目組開會研討、現場勘查,不斷思索下一步找礦工作的切入點。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探槽施工中發現了多條石墨礦體,提交石墨礦物量86萬噸,平均品位8.10%,為石墨立項提供了依據。
2013年,『雙鴨山市西溝石墨礦普查』項目正式立項;2015年,西溝石墨礦普查成果突出,被列為省專項重點;2017年底,項目組提前完成了全部野外勘查工作;2018年8月完成了儲量評審及備案。初步估算潛在價值在1000億元以上。該項目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十大地質找礦成果』。
從2009年到2018年,西溝石墨礦從無到有再到優,充分體現了地質人為國家尋寶藏的執著情懷。
第三代地質人
『爸爸和爺爺都是地質人,第一次接觸地質工作,是我小時候看見爺爺用電腦打地質報告,今年是我從事這個行業的第七年了。』省地勘六院地質礦產助理工程師朱業健講述,受兩代地質人的影響,他從小就與礦石為伴,畢業後成為新一代地質人。
『爺爺那代是老三樣,現在是GPS、衛星地圖等先進的技術和工具,我熱愛這個行業,也相信這個行業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朱業健說。
省第五地質勘查院院長李志峰,標准的第三代地質人,他對地質事業有著別樣的情懷。『我是地質隊大院長大的孩子,我的爺爺和姥爺都是當年的地質隊員,他們不圖回報,為地質事業奉獻一生。』近三年來,在李志峰的帶領下,省第五勘查院先後發現超大型石墨礦床、大型能源礦產地、超大型碎雲母礦床、大型石墨礦床、中型岩金礦床各一處。
在地質行業,還有很多個如李志鋒、朱業健一樣的『地質第三代』。
綠色找『金』路
近年來,我省全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開闢金山銀山的同時,時刻不忘守護好綠水青山。
在西溝地質找礦中,七○一隊大力踐行綠色勘查:在槽探施工時,先以點槽代替長槽,發現礦體後再集中進行通槽揭露,最大限度避免生態擾動;在探槽施工中遇到成材的林木時,盡量用技術手段平移探槽,既不影響找礦效果又保護了植被;在探槽開挖時,將各層植被、土壤、岩石等分別置放,取樣完畢後依原生態層級回填……
近年,我省地礦局積極推進綠色勘查探索適合我省森林淺覆蓋區和黑土農田區的特殊景觀類型下的獨特綠色勘查之路。利用自有資金對綠色勘查新設備、新技術和新方法進行了有效研發和應用。其中,小角度鑽探代替槽探工藝,研發的鋼索取心鑽機已經獲得國家多項發明專利,與便攜式鑽機一同已廣泛應用於我省野外生產中,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省地礦局已逐步形成了符合我省實際的綠色勘查管理制度、工作模式、工作程序和技術標准。
繪制金色畫卷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大力發展石墨精深加工業,推動新材料產業鏈現代化。
2019年,中國五礦落戶鶴崗市蘿北縣,經對蘿北雲山礦集區內分散的礦權資源成功整合、開展綠色高效開發,使蘿北縣成了全球最大的晶質石墨原料基地。目前,中國五礦正在高標准建設采選、球形、提純、負極材料的一體化石墨產業鏈,為穩固我國石墨產業的戰略優勢地位發揮重要作用。
地質人被譽為『經濟建設的偵察兵』,他們的辛勤付出讓一處處寶藏大放光彩。資源優勢奠定了我省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基礎,為我省經濟發展發揮了支橕作用。
地質人一直在找『金』路上,為龍江金色畫卷的繪制,默默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