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0月11日訊 豐收在望的季節,一路享用著五顏六色的秋意,來到花園般的遜克縣松樹溝鄉新立村。寒露節氣將近,街道兩旁的大麗菊花更加爭奇斗艷。年輕的村支部書記劉繼剛帶著花一般的笑容迎接我們高興地說:『今年年頭好,我們村農民都翹首期盼大豐收啊!』
新立村村委會會計徐東友向記者介紹:『新立村曾經是無資金、無資源、無特色的「三無」貧困村。近年來村裡從強班子、聚黨員、聯群眾入手,探索出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模式。利用創建求發展、政策籌資金、項目改面貌,在推動農業產業發展、探索產業新途徑、創新農業生產三個方面實現新突破。』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新立村不斷優化種植業,為了讓農業生產技術相對落後的小農戶實現標准化種植,村黨支部與農墾系統進行對接與合作。采用農墾的先進種植技術和管理手段,2021年,新立村實施對標農墾種植玉米2600畝,平均畝產增加200斤左右,每畝增收160元,共為農戶增收41.6萬元。繼續發展畜牧業,村黨支部黨員帶頭,村民參與,有效推動了畜牧業的發展。2021年,實現肉牛存欄400餘頭,比上年增長96%,為農民增收218萬元,實現人均增收3263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劉繼剛說:『從前年開始,村裡創新農業生產新模式,成立了松樹溝鄉新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合作社是以村支書為法人,以380萬元集體資產為紐帶,以全體村民為股東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土地作股加入合作社,參與合作社經營,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去年,合作社拿出16萬元的利潤,給每個股民分得了每公頃200元的紅利。農業生產托管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以服務收費的形式,針對小農戶提供耕、種、管、收、售『五統一』服務,實現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的生產經營方式。2021年托管面積1.2萬畝,實現了全村96%農戶全程托管,全村累計解放勞動力119人,外出務工創收260多萬元。
為了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新立村黨支部選擇了一個能變廢為寶的蚯蚓養殖項目。在養殖場,飼養人員介紹說:『蚯蚓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蛋白飼料,蚯蚓養殖有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村裡號召蚯蚓養殖。我們探索出以「合作社+小庭院」為主體,以構建「畜禽糞污+尾菜秸稈+餐廚垃圾+養殖蚯蚓+有機肥生產+種植玉米+飼養仙居雞」為主要方式的閉合式循環經濟發展體系,形成一個低成本、效益高、品質優的農業生態模式。2021年村黨支部籌措資金11萬元開展蚯蚓養殖試驗項目,目前養殖前景特別好。』
行走在新立村,看到正在建設中的村頭公園,劉繼剛信心滿滿地說出了大膽設想:我們新立村今後要重點打造一站三街,新文明實踐站、黨建一條街、老區一條街、鄉風文明一條街。村屯建設方面打造三園一湖,村畔是公園、村內像花園、湖邊有樂園。產業方面,三小帶三大,小蚯蚓帶動循環經濟大作為,小管家土地托管提供增產創收大服務,小園子謀劃農旅融合大未來。生態旅游,打造兩河一谷康養聖地,即逐步將遜別拉河新立段,克梯河流域和克梯河大峽谷打造成集生態旅游、休閑娛樂、康養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核心區域。將來的新立村,必將呈現一幅產業興旺、生活富足、生態優美的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