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爾濱市啟動實施『紅色物業小區』創建工作,通過立標准、強組織、優服務,夯實基層治理根基,建設宜居幸福家園。
哈爾濱市制發《哈爾濱市『紅色物業小區』建設規范》,遴選100個居民住宅小區示范點,施行關於組織建設、聯建共治、管理服務、基礎保障、考核評價的5個體系67項操作指標,讓物業服務企業乾有標尺、學有榜樣。通過清單管理、定期調度、實地察驗、通報排名、專欄宣傳等方式,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創建、老舊小區改造等專項督導,推動標准修訂完善、執行落地。同時制定驗收評分標准,每季度通過行業測評、業主參評、區級自評、市級復評,綜合評定標杆、成長、初創、儲備4種類型,分級動態管理100個示范點,吸引帶動429個居民住宅小區跟進參與,為擴面增效打下堅實基礎。
全市選派1586名黨建工作指導員,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100%,讓物管小區有了『主心骨』。創新組織機制,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采用『專職委員+兼職委員』模式配備,由物業項目黨員負責人、派出所黨員民警、共建單位黨員負責人等擔任兼職委員,全市136個街道『大工委』、885個社區『大黨委』帶領4596家共建單位,定期協商議事,齊心共駐共治,不斷增強組織凝聚力、號召力。充實組織力量,全市啟動開展百家單位萬名黨員乾部常態化包保下沈社區工作,109家市直單位集中包保治理難度較大的100個社區、300多個物業『棄管』小區,區直單位實現兜底包保全覆蓋。
據了解,在各街道和社區黨組織帶領下,社區居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物管會)、駐區單位、包保單位以及社會群團等多方力量廣泛參與,每月組織開展聯席會議、主題黨日活動等,通過組織聯動、資源聯用、活動聯辦,一年來,解決居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00餘件次,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搭建服務『連心橋』,全市在居民小區、黨群服務中心分批建設1000個『紅色驛站』,為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環衛工人等城市服務者,提供續水充電、臨時休憩、應急物資等『6+N』項免費服務,同時為小區居民業主提供力所能及的個性化便民服務。社區黨組織引領組織小區網格員、社區民警、物業服務企業黨員、退休老乾部以及廣大居民業主積極參與網格服務,全市共組建1200餘支『睦鄰守望』的志願服務隊,常態化開展核酸檢測、環境整治、小區巡邏、關愛老人、幫辦代辦等工作,將暖心貼心服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