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開幕。黑龍江省展區面積約160平方米。通過照片、視頻、實物、特色展項等形式,全景式、全方位展現黑龍江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闖出一條新形勢下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新路』等重要指示,堅決扛起保障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和產業安全的重大責任,著力建設質量龍江、創新龍江、開放龍江、綠色龍江、幸福龍江、勤廉龍江,奮力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
楷模,是時代的先鋒
激勵前進的力量
綻放奮斗的光芒
楷模,是民族的脊梁
扛起使命與擔當
托舉家國的夢想
感受楷模的奮斗榮光
體會榜樣的精神力量
致敬
龍江楷模
『七一勛章』獲得者崔道植:我把黨比作母親

崔道植,1934年出生,我國第一代刑事技術警察,中國首席槍彈痕跡鑒定專家。參與辦理的1200餘起重特大案件的疑難痕跡檢驗鑒定,無一差錯。他研發的現場痕跡物證圖像處理、槍彈痕跡自動識別系統,填補國內多項技術空白被譽為中國『刑警之魂』。
今年已經88歲,退休近30年的崔道植,從沒有從痕跡鑒定一線真正退下來。就在2020年,為了鑒定一枚指紋,崔道植還連續奮戰了九個晝夜。這是一件困擾了牡丹江市警方35年的重大懸案。送到崔道植手裡的,只有犯罪分子破壞現場之後,留在水舀子手柄上的半枚血指紋。一句輕描淡寫的『費功夫』,是86歲的老人一頭紮進實驗室裡的九天九夜。
『所謂天纔,就是無止境地吃苦耐勞』。就這樣,崔道植用自己發明的指紋修復系統,成功比對出指紋的8個個性特征點,成為定案鐵證,足以在茫茫人海中鎖定犯罪嫌疑人。半枚指紋就能鎖定真凶,功夫的練就,絕非朝夕之間。
『人民楷模』王啟民:奉獻一輩子成為大慶『新時期鐵人』

擇一事終一生,這就是勞動者的執著和氣魄。在大慶油田,有一位被譽為『新時期鐵人』的『人民楷模』,他叫王啟民,他用62年的時間踐行著『忠誠一輩子、奮斗一輩子、奉獻一輩子』的初心。
在大慶油田已經奮戰了60年的王啟民堅信,科技創新是油田發展的命脈所在,而創新需要一代代科技人纔前赴後繼。在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的實驗室裡,耄耋之年的王啟民依然定期與在科研上遇到困惑、需要幫助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分享心得,共同探討進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術難題。
王啟民:我說我走這個『長征路』,最後的結論就叫闖將的精神。第一個,特別能吃苦,第二個,特別能攻關,第三個一定要注意,特別能奉獻。年輕人要在實踐中錘煉工作,就是要實踐、認識、總結、反復、往復、前進,一步一步把自己提高,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把自己培養成棟梁之材。
『時代楷模』劉永坦:『個人的抱負要與國家的發展融合在一起!』

劉永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院士長期致力於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特別是對新體制雷達系統與信號處理技術的研究,是中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體系的奠基人。
劉永坦帶領他的團隊,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實驗成功。從立項到成功,整整奮斗了八年,兩千九百多個日夜。『這是我國成功建成的第一座新體制雷達實驗站,第一次解決了海雜波、電臺乾擾和大氣噪聲等背景下信號處理和目標檢測等諸多難題,成功地探測及跟蹤了艦船目標……』。
劉永坦用他的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科學探索的精神,用他的『雷達』,向共和國報告。站在共和國的旗幟下,他用『奇跡』挺起了共和國的脊梁,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
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
以龍江楷模為榜樣
頑強拼搏、銳意進取
以龍江楷模為榜樣
堅定信心、真抓實乾
在新時代征程中
積極投身『六個龍江』建設主戰場
奮力開創龍江
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