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7日訊 (記者 楊帆)記者從7日召開的黑龍江省商務工作會議上獲悉,2023年,全年將全面開展促消費活動,挖掘外貿新增長點,加強對俄合作,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加快招商引資項目資金,進一步加快全省消費市場恢復擴容步伐,進一步增強對外開放吸引力和競爭力。2023年全省商務部門力爭全年全省外貿進出口增長16%;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實際利用千萬元以上內資增長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
推動構築向北開放新高地
實施開發區能級提昇行動,制定支持經開區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出臺促進開發區創新提昇高質量發展意見,利用地方政府債券資金支持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提昇開發區創新發展能級水平和產業項目承接保障能力。加快綜保區、B保區建設,支持出臺專項政策,加大創新發展力度。推動邊合區建設一批互貿產品落地加工基地,推動出口消費品加工區和進口農副產品加工集群建設,著力招引企業,培育主體。
推動口岸建設提檔昇級,推進『五型』口岸建設,打造『智慧口岸』。提昇黑河公路口岸與同江鐵路口岸效能,推進漠河水運口岸擴大開放進程和同江東港水運口岸驗收工作,推進黑瞎子島公路口岸設置方案獲批。完善口岸功能,支持黑河、綏芬河、同江等口岸申建指定監管場地、指定口岸,指導相關邊境口岸逐步開通旅檢功能。在完善『單一窗口』地方特色功能的基礎上,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建設立足龍江、服務全國以對俄經貿為主的『龍貿通』國際物貿綜合服務平臺。
推動對外貿易提質增效取得新突破
促進貨物貿易穩定增長。優化貿易市場結構,鞏固俄、美、歐、日、韓等傳統市場,支持企業面向RCEP、中東、非洲等國家和地區,構建多元化國際市場新格局。加強外貿與產業發展、生產企業優勢產品的對接,擴大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龍江地產品出口規模。落實國家穩外貿系列措施,完善我省支持外貿發展政策,鼓勵各類企業開展外貿業務、壯大外貿主體規模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做好進博會、消博會、廣交會、高交會、服貿會等國家級展會組織工作,助力企業搶抓訂單。
擴大服務貿易規模。大力發展數字貿易,建設高水平服務貿易平臺,推動哈爾濱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任務和創新舉措落地見效,全力爭創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對標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找差距補短板,出臺支持政策,推動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晉位爭先。積極培育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出口基地,拓展特色新興服務貿易出口基地。
加快貿易新業態發展。落實跨境電商品牌培育、標准建設等專項行動,與頭部平臺企業持續對接新項目,不斷提昇哈爾濱、黑河、綏芬河、同江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能級。推動黑河、牡丹江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探索建設跨境電商新零售商業綜合體、跨境網購自提中心。加大省級海外倉政策扶持力度,擴大海外倉布局,研發智能倉儲技術、拓展航空貨運業務。 培育貿易新增長點。推進綏芬河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引導進口商品集聚加工,延伸產業鏈。推動綏芬河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全面開展,建立工作機制,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擴大出口規模。發揮哈爾濱二手車出口試點作用,打通二手車出口市場渠道,積極爭取擴大二手車試點范圍。支持綏芬河汽車整車進口口岸開展汽車平行進口業務。
推動對俄經貿合作轉型昇級取得新突破
加強與俄方溝通合作,持續發布《商品貿易清單》,組織專題對接洽談活動,增加機械設備、電子產品、日用消費品等出口。積極開展互貿進口商品落地加工,擴大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和初級產品進口。制定專項招商計劃,吸引更多外貿企業落戶我省或與我省合作開展對俄業務。加大對俄經濟形勢研究,幫助企業規避貿易合作、跨境結算等風險。
深化對俄投資合作。加強東北振興規劃與俄遠東發展規劃銜接互動,強化我省邊境各類經濟區、自貿試驗區與俄遠東跨越式發展區、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政策溝通、發展聯動。推進跨境產業合作,鼓勵企業發展境外農業種植和糧食回運加工,做精對俄農業合作。鞏固林業、漁業等領域合作,加強煤、鐵礦石、鉛、鋅等礦產開發合作和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合作。推動對俄合作向俄中西部腹地延伸。組織中俄博覽會經貿活動。
推動招商引資擴規模提質量
借助進博會、投洽會等大型展洽平臺,組織開展年度省級綜合性和專題性招商活動,力爭再簽約一大批招商項目。省、市地、園區進一步完善『一圖一譜一指引』、建好『三庫』,加強產業規劃與招商規劃銜接、『走出去』招引與落地服務銜接。
抓好『招大引強』與『延鏈補鏈』結合。緊盯重點產業招商,圍繞『五頭五尾』和『4567』現代產業體系,持續延鏈補鏈強鏈聚鏈。突出頭部企業招商,對接『六強企業』『三高企業』,加力招引制造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鼓勵投資者在我省設立生產總部、區域總部和研發、結算、物流等功能性機構。依托中俄博覽會、哈洽會、亞布力論壇等展洽平臺,加大新興產業招引力度。
推動『走出去』對外投資合作
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深度挖掘我省產業優勢,推動裝備制造業、農業、礦業等領域對外投資合作,培育境外經貿合作區。鼓勵企業以投建營一體化等多種方式開展境外項目建設。鼓勵技能型、知識型人纔走出去,改善外派勞務人員結構。加強調研分析,完善『走出去』重點產業、企業、項目、國別指導目錄,為企業提供政策諮詢、項目合作和風險預警等服務。引導企業加強合規體系建設,規范企業經營行為。與財政、金融、信保部門形成合力,解決企業資金缺乏、融資難等問題。
推動內貿流通高效創新
發揮促消費政策效能。推進《關於促進全省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若乾政策措施》落實,促進消費市場加快恢復。差異化制定消費券使用政策,針對不同地區消費特點,個性化支持消費種類向擴大地產品等消費傾斜,力爭全年發放消費券6億元,拉動消費100億元以上。落實省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業獎勵實施細則,健全完善獎勵政策,鼓勵批零住餐、營利性服務企業加快納統,力爭新增納統500家以上。
打造消費場景。多層次組織舉辦汽車、家電、家居等系列主題促銷活動和年貨大集、美食節等特色活動,形成波浪式促消費熱潮。力爭全年組織開展10場省級系列促消費活動、100場市地促消費活動。推進直播電商、平臺經濟等新業態發展,實施千戶企業直播電商助企行動,發展『線上引流+實體消費』模式,開展各類直播電商活動,培育平臺經濟園區和企業。創新組織『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
活躍城鄉消費。提昇城市實體商業能級,積極申報第三批全國一刻鍾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擴展省級一刻鍾便民生活圈試點范圍,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消費服務。推進步行街試點改造提昇,打造省級步行街。開展老字號示范創建,培育『龍江老字號』企業140家以上。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消費方式,加強綠色商場動態管理。推動縣域商業行動項目建設,力爭項目覆蓋20個縣。暢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渠道,提供適合農村消費的商品和服務。
提高消費供給能力。落實國家商貿物流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我省《商貿流通體系發展規劃》,推進建設一批商品集散中心、綜合物流園區、物流配送中心等集散樞紐和流通節點。完善農產品流通骨乾網絡,支持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昇級,有效對接主要商品產地和消費市場,提高農產品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新建冷鏈倉儲能力60萬噸,新增冷鏈車輛200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