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已經成為培養適應產業轉型昇級和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纔的根本要求和有效途徑。在2023年職業教育活動周開展之際,東北網記者將集中采訪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重要成果,展示新時代職業院校師生的奮進風采,彰顯職業教育支橕經濟社會發展成效。
東北網5月11日訊 (記者 楊帆 許諾 鄭通)校企合作建設產業學院,正成為龍江職業院校紛紛布局的新『賽道』。黑龍江職業學院校企聯合建設產業學院,不斷深化產教融合,開啟校企合作『搭橋』新模式,形成多方共贏、協同創新發展的良性循環,推動高等教育人纔培養供給與改革,全面提高人纔培養質量和效果。

在黑龍江職業學院智能制造實訓基地,學生們或埋頭於實操機器,或調試機器面板,或測量和檢查芯片……高度自動化的生產模式、精益求精的生產管理,學生們專業專注的操作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大國工匠』的影子。在這裡,學生們可以沈浸式體驗,全方位感知和認識智能制造行業,在情景實操中領悟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內涵,這也將激發他們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和踐行工匠精神的決心。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利用「崗課賽證」融通的形式,把學生的崗位、技能大賽的競賽等技能證書都融入到課程裡,學生通過課程訓練增強自己的技術技能水平。』黑龍江職業學院智能制造技術學院副院長楊書婕介紹,目前,該學院學生已經連續五次在國家級比賽中取得了高水平的成績,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練,培養高素質高層次的技術技能人纔的目的。

智能制造技術學院是黑龍江職業學院的一張名片,更是國家雙高計劃專業群建設項目、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培育單位、教育部『1+X』證書試點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創新實施『產學研結合、職場化育人』的人纔培養模式,在專業建設中成果斐然。

近年來,智能制造技術學院以『雙高』專業建設為抓手,先後成立了智能制造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工大機器人創新中心產業學院、華中數控產業學院。產業學院旨在培養適應和引領現代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纔、復合型人纔、創新型人纔,推動企業主導的現代學徒制,探索企業主體現代學徒制由企業牽頭,校企雙方根據企業崗位需求,共同研究從企業員工入學到崗位全過程的人纔培養服務定制化方案,實現員工職後學歷和技能的雙提昇。
黑龍江職業學院智能制造技術學院黨總支書記敖冰峰介紹,學院從創新的角度求發展,與省內行業領軍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推動了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創新現代學徒制人纔培養模式,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人纔培養。打造優勢專業,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有效對接,對接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深入龍頭企業,共建前沿技術專業,在省內率先開辦了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該專業在省內同類專業中在校生人數最多、校內外實訓條件最好、獲獎數量最多、取得項目成果最多,為裝備制造產業轉型昇級培養了大批緊缺人纔。
據悉,多年來,黑龍江職業學院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助力產業轉型昇級。學校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分別與哈爾濱東安實業公司、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等重點裝備制造企業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專業群面向數控加工、機器人應用領域,與東安實業、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協同研發智能裝備,吸引哈工大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江蘇匯博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建智能制造技術創新產業園,促進了產教融合,為龍江裝備制造業選拔和儲備大批優秀技能人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