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黑土地保護:這塊土地為何『荒』了38年?
2023-09-07 07:42:3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憲武 萬希龍 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試驗田裡的大豆。

  黑龍江日報9月7日訊 為了探索不同植被覆蓋對黑土生態系統的影響,在海倫市城郊的一片試驗田,有一塊1664平方米的土地,從1985年開始便『荒』著。

  中國科學院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常務副站長隋躍宇告訴記者,這塊『荒』著的土地在專業領域叫自然恢復草地。除這塊草地外,試驗站還設計了9000平方米的農田和480平方米的裸地,進行長期定位試驗,來監測土壤有機質、土壤微生物等數據的變化,為黑土地保護提供數字依據。

  長期定位試驗為黑土測方

  海倫市位於松嫩平原腹地,是典型黑土帶核心區,幅員面積4667平方公裡,耕地面積504萬畝。為了研究黑土,中科院從1978年開始在海倫市安營紮寨。實驗站現隸屬於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以東北黑土地為研究對象,以農業可持續發展為重點,是中科院在東北黑土地上設置的一個從事農田生態系統監測、研究、示范和服務於農業、農村及農民的重要實驗基地。

  在海倫市,這個實驗站現有試驗田21公頃,其中後備試驗用地10公頃。它還擁有2個萬畝示范區。該站以黑土農田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建立了11個長期監測綜合觀測場和輔助觀測場及19個采樣地,對水分、土壤、氣象和生物等生態環境要素開展長期監測。

  『長期定位試驗纔能掌握黑土地的變化,為農業優化模式的建立、水土資源的高效利用及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與技術對策。』隋躍宇介紹,針對人類活動對黑土農田生態系統的影響,實驗站設有13組長期定位試驗,包括我國農業不同歷史階段經營模式模擬、黑土生態恢復、農田養分循環與平衡、不同作物輪作與耕作及黑土母質熟化過程等,最早的長期定位試驗開始於1985年。『在實驗站共有4個土壤樣品室,所有樣品都采集自站內試驗田。這裡有近6000份黑土土壤樣本。』

  『龍江模式』為黑土地『加油』

  進入海倫市境內,中科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項目區的標志牌尤為醒目。針對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問題,以這些監測數據為基礎,『龍江模式』這一區域適宜性的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技術模式應運而生。探索出的黑土地保護『龍江模式』旨在培肥地力、促進糧食增產,主要以玉米大豆輪作、秸稈碎混深翻全量還田為主要技術手段。

  據隋躍宇介紹,近兩年,『龍江模式』累計推廣應用4730萬畝,入選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2項,黑龍江省主推技術4項,入選2022年農業農村產業發展重大技術需求清單1項。同時,『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建立了空天地一體化監測與感知系統,創建了『地理學+大數據+現代農業』的『黑土糧倉』全域定制模式。

  海倫市依托中科院對海倫黑土地保護利用推行的模式,在黑土地保護方面積極作為:

  一是實施旱田以有機物料還田為核心的肥沃耕層構建模式。圍繞增加黑土地有機質這一重要指標,通過對種植玉米地塊進行深翻、玉米秸稈全量深混還田,大豆地深松、大豆秸稈全量還田增施有機肥的方式,構建旱田以有機物料還田為核心的肥沃耕層構建模式。2021年的數據顯示,海倫市秸稈還田面積315萬畝,深松整地面積94萬畝,有機肥還田面積41.5萬畝,輻射東林、長發、永富、東風、海南等16個鄉鎮。二是實施水田肥沃耕層構建技術模式。在水田鄉鎮實施水田肥沃耕層構建技術模式,全部應用了秸稈全量碎混還田技術,並增施氮肥加速秸稈分解。三是實施堆漚有機肥技術模式。利用微生物進行好氧發酵,堆肥漚制過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機物導致自我發熱,溫度上昇,進而促進有機物分解,形成良性循環,加速腐熟過程,制成有機肥,秋季用有機肥拋撒車均勻地拋撒到田面上。四是米豆輪作技術模式。根據上一年的種植模式,在上一年種植大豆的區域種植玉米,在種植玉米的區域種植大豆,實施米豆輪作。

  黑土地保護成果顯現

  9月的海倫,田野裡一片豐收在望的圖景。

  近年來,海倫市積極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通過對項目區內黑土耕地進行田間道路修建、排灌設施建設等工程措施,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提昇耕地質量。

  高質量實施黑土地保護政策,通過合理輪作、培育肥沃耕層構建等技術保護措施,輻射帶動海倫市全域黑土耕地保護。黑土耕地保護效果明顯:土壤有機質含量由2018年的48.4g/kg,提昇到2021年的50.5g/kg,增幅4.3%;耕地質量等級由2018年的2.96等提昇到2021年的2.43等,增幅17.2%;耕層厚度由2018年的19.5厘米,提昇到2021年的31.8厘米,增幅63.1%;土壤理化性狀、產地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作物產量提高10%?20%。

  據了解,接下來,海倫市將整合現有的農業監測資源,進一步完善黑土耕地質量調查監測體系,逐步構建黑土耕地保護雲平臺;還將增加黑土耕地保護工作資金的投入,加大深松機械、免耕播種機、秸稈還田機械、有機肥拋撒機械等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力度,持續加大黑土耕地的保護力度。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