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青岡:以科技引領做強玉米產業鏈
2023-09-19 08:02:0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19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振奮人心,青岡縣繼續深耕玉米生物發酵產業,利用好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的優勢,聚焦省委『打造生物經濟新基地』要求,建成投產L乳酸、赤蘚糖醇項目,不斷向高附加值、高加工度、高技術含量昇級。青岡縣2022年玉米產業實現產值108億元,其中生物經濟實現產值81.6億元。今年1~7月,玉米產業實現產值66.4億元,其中生物經濟實現產值52億元。生物經濟產值佔比近80%,『工尾』的成色更足。

  科技引領做大『工尾』

  在青岡京糧龍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展示大廳裡,除了L乳酸,下游新產品也在這裡展示。『從展出的可降解環保袋到杯子、餐具、3D打印耗材等,都是由聚乳酸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制作而成,無毒、環保、可降解、低碳。這些制品的原材料聚乳酸的前身就是玉米生產的L乳酸。』公司副總經理王術山告訴記者,企業是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L乳酸被列入黑龍江省『十四五』規劃新材料產業項目。

  1999年,黑龍江龍鳳玉米開發有限公司落戶青岡。『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年加工能力從最初的15萬噸,發展到180萬噸,玉米淀粉市場佔有率位居黑龍江省首位,玉米淀粉單產位居亞洲第一。』龍鳳玉米辦公室主任孫喜亮說。

  青岡縣工業信息科技局局長姜國偉介紹,青岡縣以龍鳳玉米公司、京糧集團為牽動,先後引進加工及配套企業14戶,開工建設淀粉、麥芽糖、液態葡萄糖、葡萄糖酸鈉、玉米油等產業項目29個,實現了玉米芯、粒、稈全產業鏈開發。年產玉米淀粉210萬噸,淀粉轉化能力42.5萬噸。今年,青岡縣在玉米加工方面,計劃加入麥芽糊精等項目,還將接續開發賴氨酸、聚乳酸等產品。

  青岡縣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已發展到23家,建成了全省生產規模最大的速凍玉米產業基地,年產鮮食玉米4億穗,開創了全國第一個鮮食玉米區域公用品牌——『青岡玉米糯又甜』,全縣種植面積穩定在17萬畝以上。

  優化布局做強『農頭』

  2022年,青岡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242.5萬畝,總產達到22.9億斤。青岡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隋旭盛介紹,青岡縣堅持穩玉米、擴大豆,今年落實糧食種植面積248.1萬畝,總產可達23.9億斤。在種植上,青岡縣在『五良一減』上下功夫:選育良種,深化與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對高產加工專用型玉米品種試驗示范力度,以優良品種推動產能提昇。建設良田,目前,已建設高標准農田面積122.12萬畝。推廣良法,創新推廣『肥沃耕層構建模式』,即在施用有機肥基礎上進行秸稈還田,大力推廣玉米110厘米大壟雙行和大豆130厘米壟上五行栽培技術,增加畝保苗株數提高單產。使用良機,實現從整地到收獲全程標准化耕作。完善良制,大力發展土地規模經營和托管代耕,持續增加全程托管面積,通過標准化種植,統管統收實現糧食增產。同時,堅持增產和減損兩端發力,強化田間管理、防災減災和糧食收儲運輸,確保既豐產又豐收。

  綏化市委常委、青岡縣委書記袁成寶說,『農頭工尾』重點在於把『農頭』做強,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把『工尾』做大。青岡縣積極落實『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在『農頭』上穩住面積、主攻單產、增加總產。預計今年糧食增產1億斤,總產可達23.9億斤,實現『二十連豐』。

  創新發展延長鏈條

  在青岡縣,一家名為嘉豐塑業的公司毗鄰龍鳳玉米廠區。這是一家溫州企業,2004年落戶青岡。『我們主要生產集裝袋,專門供給京糧、象嶼、龍鳳等玉米加工企業。』廠長李鐸告訴記者,集裝袋又叫噸袋,每個袋子能裝一噸玉米淀粉,是玉米加工企業的必需品。

  青岡縣全力延伸產業鏈條,吸引了像嘉豐塑業這樣的產業鏈下游企業入駐,同時也帶動了物流、商貿等領域的發展,以工業大麻產業——金達集團為核心,先後引進建設上下游配套企業17戶,開發建設精紡工業大麻紗、低支紗等項目20個,工業大麻紗佔全國產能的65%左右。金達在青岡,能夠輻射全省其他地區工業大麻的種植,形成以『工尾』帶動『農頭』端的良好局面。

  接下來,青岡縣將立足自然資源稟賦優勢,聚焦『1+2+N』產業體系,以農業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為目標,構建『縱向鏈條延伸、橫向關聯緊密、種養綠色循環』的產業發展格局,全力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