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藏糧於地 藏糧於技?科技加持!黑土地油亮亮 『肥』力十足
2023-09-22 08:45:24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走農業現代化的道路就是要用科技手段保證糧食安全,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黑土地,北大荒集團抓住現代農業的關鍵。以科技為支橕通過多種技術手段,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不斷給黑土地『增肥』,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在北大荒集團寶泉嶺農場,鮮食玉米已經成熟了,大型農機正在進行鮮食玉米的收獲,收獲之後,留下約六十厘米長的玉米秸稈根部,隨著後期的滅茬深翻整地,這樣的秸稈就能實現全量還田。現在,在田裡可以看到去年秸稈還田的痕跡,通過粉碎後的秸稈開始分解和腐熟了。

  北大荒集團寶泉嶺農場擁有耕地面積60多萬畝,農場通過多年土壤實驗對比、土壤數據采集,多措並舉,以養促用,讓油亮亮的黑土地『肥』力十足。

  北大荒農業股份寶泉嶺分公司副總經理趙海成介紹,有三年輪換施肥區,還有不同培肥地力的措施,它是有全量秸稈還田的,秸稈表面覆蓋還田的,還有秸稈全量還田加有機質快速培肥地力的。

  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措施,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現代農機的參與。北大荒集團二道河農場位於三江平原東部,處於第四積溫帶。科研團隊抓住現代化大農機和農藝結合的主線,用8年時間,創造性地解決了寒地耕種優質水稻生育期短、對土壤通透性要求高的難題。

  北大荒集團二道河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劍洋介紹,黑土地保護我們采用的是旱平免攪漿技術。因為原來我們水田整地的平度,永遠達不到這個平度,通過後期的激光平地,然後加上衛星平地,正負差纔兩厘米左右。

  農場技術員張乾牛跟蹤旱平免攪漿技術已經有5年時間了。通過對比他發現,旱平免攪漿技術插秧時不用泡田攪漿,保護了土壤的通透性,後期插秧後,水稻根部養分集中吸收,還有利於水稻分?,早生快發,提高產量。

  水稻秸稈在一個生產周期內不一定完全腐爛,難以腐熟的秸稈堆積容易影響第二年插秧。農場和中國科學院、東北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聯合開展技術攻關。今年,配合旱平免攪漿技術的秸稈腐熟生產線建設完成,解決了水稻秸稈腐熟慢的難題。

  中國科學院的科技人員在實驗中得出結論,通過三年秸稈還田、旱平免攪漿技術,耕層土壤的容重降低了0.1克每立方厘米,土壤的孔隙度增加了8%,這意味著農場的黑土地相比以前,更加疏松透氣。

  北大荒集團二道河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祥龍介紹。要保護好黑土地,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要走農業現代化的道路,抓住科技這個關鍵,真正做到『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責任編輯:郭麗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