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提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立足於預防、調解、法治、基層做到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
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按照『一要二統三抓實』工作總思路積極推進『四化四解四到位』訴源治理新格局,讓大量矛盾糾紛化在源頭、解在訴前、消在萌芽,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實現法結與心結雙解,邀請黑龍江法院各中級、基層法院院長談一談他眼中的訴源治理。

牡丹江法院堅持能動司法理念和『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積極構建『四化四解四到位』訴源治理新格局,推出了以東寧法院『無訟東寧新「楓」景』、穆棱法院『黨員天平工作站』、東安法院『管大姐工作室』等為代表的訴源治理新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聚焦矛盾糾紛初端解源
融入基層治理體系
凝聚齊抓共管、共建共治合力
全市法院對接市、縣、鄉鎮、社區矛調中心(綜治中心),推進支持將『萬人起訴率』、委派委托調解情況納入平安建設考評體系,落實調解員個案調解獎勵經費,發揮部門、行業解紛優勢。構建『法院+N』協調聯動機制,不斷加強法院與司法局、工商聯、婦聯、鄉鎮街道村屯社區等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的相互配合,建立調解前置機制。構建線上線下聯動調解模型,在村屯社區普遍設立法官工作室、聯絡點、訴訟服務站,織密轄區行政村屯調解網格。落實『一村一法官』『一社區一法官』全覆蓋規劃,建立駐村(社區)法官與村(社區)乾部、調解員常態化聯絡、排查、走訪工作機制,形成『全鏈條』訴源治理模式。
聚焦矛盾糾紛一站式前端化解
推動構建集約化解紛平臺
發揮多元化解紛組織作用
牡丹江各基層法院均成立了老法官工作室、訴前調解室、法律諮詢室、心理疏導室,結合特色建立代表委員等工作室9家,積極邀請人大代表、行業專家、律師學者、退休法律工作者、基層乾部、網格員等社會各界開展調解工作,解紛力量不斷壯大。今年以來,全市法院完善各類訴源治理工作站、服務站、服務點共219個,引入各類調解組織144家,聘請特邀調解員392名,邀請各類調解人員321人,訴前調解分流民事糾紛21931件,成功調解糾紛17260件,分別同比增長158.80%和162.04%。
聚焦主責主業中端解紛
堅持『四源』共治
實現案件數量下走、辦案質效上昇
在全市法院推廣『訴前鑒定+訴前調解+司法確認』解紛模式,指導調解員提高調解質量,盡可能當場履行。在調解協議中增加懲罰性賠償條款,督促當事人主動履行,防止調解案件衍生執行案件。將敦促履行等相關內容嵌入仲裁裁決書、調解書以及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督促當事人及時、自動履行法定義務。統籌立案和審判部門,積極鼓勵和引導當事人申請訴前鑒定和財產保全。建立批量案件、集團案件及時預警、提前介入機制,通過調解示范、訴訟示范等方式,修正當事人不合理預期。出臺全市法院判後釋法答疑工作細則,做好當事人釋法析理工作。狠抓案件全流程風險排查、預警、評估和防控,建立完善接訪、辦理、答復、化解、救助、終結全流程閉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隱患早預警、風險早評估和矛盾早化解機制。
嚴把案件辦理質量關。強化『四類案件』監督管理,發揮專業法官會議、審委會等集體會診功能,嚴格執行凡提交討論案件必須說明類案檢索情況機制。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案件合議前『三個規定』機制,完善分案、保全、舉證、裁判、執行等權力運行規范指引。強化二審、再審審級監督指導功能,堅持能改判的一律不得發回,規范案件發回改判標准,建立完善收集和集中解答疑難問題、強化對下指導、進行發改案件評析等機制,為一審法院審理案件提供明確具體的指導,統一法律適用,規范裁判標准。
2023年1至8月底,全市法院新收民商事一審案件16404件,同比下降11.79%,調解結案5474件,同比增加28.89%。
聚焦司法服務末端解本
延伸司法職能『神經末梢』
厚植法治社會基礎
防范化解重點行業領域矛盾風險。圍繞當地黨委政府重大工程、重點項目等中心工作,積極參與論證、提供專業法律諮詢意見,促進行政機關、行政主管部門、群體性自治組織從源頭上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加強與轄區學校、醫院、婦聯等單位的溝通協調,就未成年權益保護、醫療糾紛化解、反家暴等專項法律問題,提前研判、及時評估,防范重大風險。定期分析研判轄區訴訟高發易發問題,針對涉訴單位在案件中反映出的管理疏漏、制度缺失等問題,向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發放司法建議,強化跟蹤問效和結果評估。
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利用新聞媒體、法院一網雙微等傳媒手段,弘揚法治精神。以派出法庭、辦案點、訴訟服務站、服務點、巡回審判點等為依托,通過以案說法、送法下鄉、巡回審判等形式,推動法律知識進社區入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