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N』到底有多少種可能?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提到這個問題,你會找到多個答案。
近日,記者走進呼蘭區人民法院,探尋呼蘭區人民法院訴源治理的N重密碼。呼蘭法院堅持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走出去』對接多元解紛力量,在實踐中解鎖了一串幸福密碼——『法院+N』協調聯動機制,讓紛繁復雜的糾紛宜解而『和』,讓美麗呼蘭的法治成色更足。
『今天是33位業主,明天就可能是330位、3300位』『物業公司沒給我家服務,憑什麼交物業費?』『即使交錢也是一分錢一分貨!』近期,呼蘭區一小區物業公司將33位業主訴至呼蘭法院,要求支付物業費。一時間,業主們情緒非常激動。呼蘭法院立案庭負責人郎萍說:『這批案子看似事實清楚、法律關系明確、標的金額小,但涉及民生問題,今天是33位業主,明天就有可能是330位、3300位,必須要從源頭上盡快化解。』為此,呼蘭法院邀請哈爾濱市人大代表劉金鋒共同調解。在多次走訪調查中,劉金鋒運用豐富的基層群眾工作經驗,在面對面交流中讓大家卸下『心防』,敞開了倒苦水。法官厘清糾紛脈絡後,根據情況制定了調解方案,並圍繞物業公司自身建設、物業公司監管管理等,向物業主管部門發出司法建議書。劉金鋒也結合了解的社情民意,向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提出代表建議。很快,這批物業服務合同案成功調撤。
哈爾濱市人大代表劉金鋒與呼蘭法院立案庭負責人郎萍共同化解矛盾糾紛。
這一切得益於『法院+代表』民生糾紛聯調機制。2023年6月,依托區人大駐法院代表聯絡站,『人大代表聯絡站+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在呼蘭法院揭牌成立。通過人大代表參與調處典型矛盾糾紛,以『小切口』破解民生糾紛的『舒心密碼』。誤會解開,孩子重新擁有了完整的愛『此案原被告雙方婚姻為再婚重組家庭,育有一子,為女方與前夫所生。調解當天,男孩握緊媽媽的手,但眼神始終看著繼父……只要誤會解開了,男孩既能擁有完整的家,也擁有完整的愛。』2022年12月,呼蘭法院與區婦女聯合會共創『家事糾紛調解工作站』,哈爾濱市文明家庭建設促進會會長潘芙蓉是工作站的第一批心理諮詢師。當談到印象最深的一次調解時,潘芙蓉提及了這起再婚重組家庭離婚案件。
呼蘭法院與區婦女聯合會共創『家事糾紛調解工作站』。
今年7月,呼蘭法院孫維法官收到案件後,認為雙方矛盾未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便邀請了潘芙蓉、婦聯工作人員共同進行現場調解。當天,孫維法官講解法律,婦聯工作人員居中說和,潘芙蓉進行心理疏導。潘芙蓉通過肢體語言分析及心理測試了解到,夫妻雙方曾經的另一半均為意外去世,導致他們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男孩和繼父的感情也很好。經過幾輪調解,原本離婚態度堅決的夫妻重歸於好。『說實話,隔行如隔山,潘芙蓉總能在細節處發現心理問題,於潤物細無聲中幫我們做好訴源治理的工作。這個太厲害了!』談起當天的調解情況,孫維法官贊嘆不已。據了解,呼蘭區19個鄉鎮街道婦聯主席加入呼蘭法院4個家事糾紛調解站(點),充分調動各級婦聯執委、委員、巾幗志願者、心理諮詢師等各類群體加入調解人纔隊伍。建站至今,共接收諮詢、審查立案568餘件,經調解結案及經調解後撤訴共計432件,調解佔比76%,家事糾紛的『親情密碼』得以破解。
工傷賠償,一頭連『小家』、一頭連『民企』
『我是家裡唯一一個能掙錢的人。我也知道老板是好人,但是我不想連累家人。』老張作為家裡唯一的勞動力,靠在工廠裡做修理工養活一家老小,在修理三腳架工作時,從3米多高的叉車上跌落,鑒定為九級傷殘。然而,工廠負責人瀕臨破產,賠付能力難以保障。『這種情況,如果按照常規流程,仲裁程序過後案件纔有可能到法院。為盡快實現案結事了,法院和勞動仲裁協調聯動,進一步將訴訟服務端口前移,靠前解紛,在勞動仲裁階段法院介入調解,盡可能使得勞動爭議及時化解,減少訴累。』呼蘭法院副院長張海燕說道。於是,事發企業現場、傷者的病床前、仲裁庭、法院勞動人事爭議巡回審判點……這些地方,民一庭庭長趙海峰與仲裁員在30天連跑十幾次。在7次調解中,協商賠償的數額一再提高,從最初的5萬到最終達成調解,支付9萬5千元作為申請人所有仲裁請求的賠償。最後,工廠負責人一次性付清所有錢款後,和傷者一起面向仲裁員和法官深深地鞠了一躬。
2022年8月4日,呼蘭區人民法院、區人社局、區工會、區工商聯召開糾紛協調會議。
呼蘭法院通過與仲裁聯動,推進勞動爭議糾紛訴源治理端口前移。同時,在勞動仲裁機構設立『巡回審判點』,暢通案件調裁審銜接渠道,實現勞動仲裁與訴訟程序的有效銜接,成為破解勞務糾紛的『安心密碼』。2023年截至目前,全區全口徑受案131件,只有7件訴至法院,訴前化解率達到94%。如今,『法院+代表』『法院+婦聯』『法院+仲裁機構』『法院+工會』『法院+工商聯』……呼蘭法院『法院+N』協調聯動機制正完成一場又一場的雙向聯動。那麼,『1+N』到底有多少種可能?越來越大的多元解紛『朋友圈』告訴我們——有無數可能。在一次次定分止爭中,大量矛盾糾紛化在源頭、解在訴前、消在萌芽,實現法結與心結雙解。新時代的好『楓景』早已融入這片廣袤的黑土地,法治細雨在這片遼闊大地播撒下了希望的種子。
專家點評
呼蘭法院堅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把訴調對接的『調』向前延伸,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社會治理體系和訴源治理大格局,有效發揮調解在矛盾糾紛預防化解中的基礎性作用,推動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在調解實踐中,呼蘭法院匯聚化解合力,既『走出去』指導、支持人民調解、行業調解等解紛力量,又結合實際把人大代表、婦聯、工會、工商聯等解紛資源『引進來』,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實現『法結』與『心結』雙解。這一『法院+N』協調聯動機制是堅持能動司法,推動訴源治理的生動實踐。(朱乾乾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