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收割機作業。

晾曬五味子。
黑龍江日報10月19日訊 又是一年秋收季!龍江森工各林區的原野一片燦爛,五顏六色的果實擠滿枝頭,累累收獲見證著職工群眾辛勤的汗水,秋風吹拂著豐收的喜悅。雖然8月初受臺風影響,龍江森工部分林區遭受洪災,但這並沒有影響秋收進程。搶通農田路、抱團迎秋收……龍江森工林區大地盡染令人驚艷的『豐收色』。
搶通農田路保秋收
清理淤泥、排乾積水,填補沙石、平整路面……龍江森工集團所屬各局公司緊緊圍繞民生關切,搶抓時機,搶修農田路,加速開展災後重建,全面確保秋季糧食運輸安全。
『農田路修好了,秋收的路暢通了,再也不用為糧食運送問題犯愁了。』望著修好的農田路,通北局公司紅光林場種植戶孟憲生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
眼下,農作物已進入成熟期。通北局公司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對山上各林場所農田路及橋涵損壞段進行修復作業,為群眾打造『放心路、安全橋』,全力護航秋收生產,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經過現場勘查,我們制定了施工作業方案,10名黨員乾部成立搶修隊,按照「先通後暢」原則,對損壞路面進行平整、回填。』紅光林場場長張?介紹說。
通北局公司持續深化能力作風建設,全力搶修施業區內受損道路、橋涵,確保秋收之際,森防道路、機耕道路、農田道路全線暢通。
因受8月初臺風影響,綏陽局公司沙洞經營所的一處小橋及附近河道區域遭受了不同程度破壞,給秋收工作帶來了較大安全隱患。
近日,沙洞經營所黨支部利用秋季雨水量小的時機,合理分配人員,全面統籌、積極部署,安全快速推進橋體加固、河床清理、修築河堤等工作。
『這座橋的加固和修築,不僅讓我們附近的群眾放心生活了,更讓今秋運糧安全更加穩妥了。』經營所居民劉柏利指著一片金黃的地塊說。
記者了解到,今年沙洞經營所居民種植黃豆961畝、玉米2610畝,這座小橋是今秋糧食運輸的關鍵所在。該所不僅在橋面、橋梁方面進行了檢測和加固,並向橋體兩側『燕翅延伸』兩延長米,有效阻止了河水衝刷,保證了橋體安全。
與此同時,綏陽林區其他受臺風影響的林場所也紛紛組織人員,出動機械設備開展道路、橋梁及河堤整修工程,為秋收順利進行、糧食顆粒歸倉打下堅實基礎。
抱團種植同摘幸福果
生產資料統購統用、信息技術共通共享、種植管理訂單定產、農產品統收統銷……農業專業合作社高效整合資源,將眾多種植戶擰成一股繩,形成發展合力。
『機械收割質量好、效率高。所以,剛剛入秋我們就動員各林場的農業專業合作社盡早征訂大、中型收割機、脫粒機,盡早排出秋收計劃,確保種植戶種植的糧食高質量顆粒歸倉。』葦河局公司產業部部長丁永軍表示,由於機械及運輸車輛准備充分,加上各農業專業合作社集中了優勢勞力,今年全局的農業秋收有望在20天內全部結束。
記者了解到,自2022年開始,葦河局公司就積極引導職工群眾創新觀念思維,強化現代農業意識和市場經營意識,自願加入農業專業合作社,在統一的『章程』和權利義務規范下,通過多資源、多成果共享『抱團取暖』、創業增收,推動森林農業高質量發展。到2023年,全局共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16個、食用菌種植合作社7個、北藥種植合作社9個,職工入社率84%。
與葦河局公司一樣,東方紅局公司把小家小戶分散種植的職工聯合起來,建立專業合作社,讓職工共同參與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中。合作社社員所購的作物種子、肥料、農藥等價格都會得到大幅度優惠,降低了種植戶生產成本。
今年,專業合作社又引進了兩臺2204大馬力機車、翻轉犁等農機設備。如今,東方紅局公司森林農業正在從『散、弱、小』向『規模化、機械化、專業化』轉變。
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臉上
金燦燦的玉米、紅彤彤的五味子、胖墩墩的赤松茸……這個秋收季,龍江森工各林區的傳統種植、特色種植遍地開花,喜迎豐收,好『豐』景處處呈現。
走進通北局公司建設林場的4030.85畝玉米種植基地,一排排挺拔的玉米在秋日暖陽下格外醒目。隨聲望去,2臺收割機開足馬力穿梭於阡陌之中,摘棒、切割、脫粒、粉碎秸稈一氣呵成。看著收獲的喜人場面,建設林場種植戶鄧紅麗臉上笑開了花。
通北局公司成立了農業生產技術指導組,深入田間地頭實時跟蹤服務,及時了解玉米長勢並開展秋收前技術指導。『收獲期間,我們組織人員下沈生產一線,對秋糧收獲、農機操作、秸稈回收、秋整地等工作進行全程技術指導,堅決做到搶收不強收,保證糧食收獲質量。』通北局公司農業生產經營部部長國瑞彬說。
在清河局公司五味子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根根水泥柱一字排開,一行行五味子秧排列有序,綠色的藤條連接成片,上面掛滿了紅寶石般的五味子,在綠色藤蔓的映襯下分外惹眼。工人們正穿梭於地壟之間,忙著采收果實、裝箱、運輸和晾曬,基地裡處處都是興高采烈的豐收場景。
清河局公司林下經濟部副部長李延軍告訴記者,五味子的適應性強、易管理,一年生的五味子幼苗第二年便可開始結果,第三年進入豐產期,存活後數十年不必重新種植,是長期收益的藥用經濟植物。清河林區職工的庭院前後都種滿了五味子,每年都會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
時下,記者走進鶴北局公司食藥菌蔬試驗示范基地的大棚,一簇簇胖墩墩的赤松茸破土而出,好一派豐收景象。工作人員穿梭在大棚內,輕輕扭動赤松茸的根部,小心摘下並整齊擺放在身旁的籃子裡。
食藥菌蔬試驗示范基地銷售經理於楊告訴記者,這些新鮮赤松茸會從高到低被分成四個級別,價格也從每斤十幾元到二十幾元不等。按照標准,一級赤松茸需要達到直徑3厘米以上、高度9厘米以下的標准,並不是長得越高越好,反而矮矮胖胖的赤松茸更受歡迎。目前,近40個大棚進入豐產期,日產量1000?2000斤。現已和區域內市縣多家商鋪簽訂合作協議,高品質的赤松茸產品已遠銷北京、上海等地。
東京城局公司的靈芝、樺南局公司的紫蘇、林口局公司的山葡萄……五彩斑斕的秋收果實相互映襯,是對森工人辛苦付出的最好回報,一幅幅美麗的豐收畫卷在龍江大地盡展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