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姐你歇一會兒吧,從早上到現在,你一直在忙著。』2023年10月20日16時24分,在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哈爾濱通信段哈東通信車間阿城作業工隊裡,通信工朱昊一把拉住要去檢修的工長王淑英心疼地說。
『咱們合張影吧』。王淑英整理好工作服,與這些朝夕相處,既是工友也是師徒的工友們鄭重地站好,神情肅穆。
從1989年參加工作,王淑英已經在在鐵路通信設備維護一線工作了34年。明天她就要正式退休了,這最後一天的檢修工作,讓王淑英倍加珍惜。
2000年,33歲的王淑英被委以重任,擔任綜合試驗室工長,幾經周折,又於2016年來到這個工隊擔任工長,負責(哈爾)濱綏(芬河)線阿城站至玉泉站13個通信機房和3個分區所的通信設備檢維修工作。與9名職工朝夕相處,因為技術過硬,與他們亦師亦友工作至今。
『王淑英,你能乾好嗎?』『我能!』當年的委任很簡單,王淑英回答得也乾脆利落。
可王淑英清楚,鐵路通信現場工區任務繁重,鐵路通信光電纜一般埋設於鐵軌兩旁,鐵軌有多長,光電纜鋪設得就有多遠,而且深埋地下。
如果出現故障,需要徒步行走幾公裡甚至幾十公裡,用鍬挖開埋土再進行作業,『男職工都叫苦連天,更別提在一群男職工裡冒出來個「女頭頭」』。可想而知,王淑英這些年的付出有多麼艱辛。
可是王淑英知道,鐵路光電纜就是列車通信的『血管』,如果『血管』堵塞不通,將影響列車與列車調度和臨近車站的聯絡,影響列車收發到站,會使列車降速甚至停車,蝴蝶效應影響後續列車正常運行,可謂責任重大。
王淑英常年擔任工長,年輕時擔任過技術主管,職稱是助理工程師,有著過硬的技術支橕,但她又捧起了書本,琢磨起新技術、新業務,研究每個零部件的作用。
幾年來,不僅她對管內新設備了然於胸,近年來參加工作的新職工張相林、朱昊、孫可等人也受其影響,現如今已能獨當一面。
『咱們工區的活看起來是粗活,其實難在精細,你看這光電纜沒有胳膊粗,埋在鐵路兩側如何能精准找出,還要判斷好故障點,這就需要咱們處處留心。』王淑英平時話不多,可是一談起工作,年近55歲的老王總是講得興致勃勃。
10月20日一大早,王淑英帶著年輕職工們又走了一遍工區管內光電纜埋設的10公裡區間,平時走完10公裡只需2個多小時,這次卻用了一上午,她走走停停,每到一處就會耐心講解光電纜埋設等事項。
『這個小本子裡是這些年我自己記的數據,我退休以後大伙得盯好設備質量,不能耽誤人家行程啊。』王淑英把這些年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交給了工友,還不停叮囑著。
『工長,樓上機房有告警,需要測試一下,咱們……』當牆上的指針指向了16點55,通信工張相林急匆匆地推門進屋,看到正在與大家告別的王淑英一下子不知該如何開口。
『還沒下班呢,我還是工長,我去。』王淑英背起了工具包,拿上了儀器儀表大步走了出去。(張學鵬 劉翰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