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北京10月31日訊 10月31日,由省農業農村廳主辦、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承辦的國家地標館·黑龍江館『黑土優品』地標農產品推介活動在北京舉行。
推介會現場,與會人員觀看了《地標農產品龍江金名片》宣傳片。綏化市農業農村局二級調研員郭洪祥推介了『綏化鮮食玉米』,方正縣副縣長高守星推介了『方正銀鯽』,慶安縣委副書記宋兆麗推介了『慶安大米』,東寧市副市長梁國強推介了『東寧黑木耳』,泰來縣綠洲食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胡艷萍推介了『泰來綠豆』,黑龍江神頂峰黑蜂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戰立新推介了『虎林椴樹蜜』,負責國家地標館·黑龍江館運營的北京黑龍江企業商會綠色食品委員會副組長、中國綠色食品協會常務理事文湛茹就依托商會平臺資源攜手全省農企、共迎農業產業大發展進行了推介。中國農業科學院質量標准與檢測技術研究所主任邱靜發布了黑龍江省地標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特征數據庫。
推介會上,省農業農村廳與全國農業展覽館簽署了『農產品宣傳推介合作協議』。
五大連池市礦泉香生態有機米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興躍正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黑龍江大荒龍豆制品有限公司與北京多彩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黑龍江小慈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麗水欣豐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分別簽訂了200噸泉灌有機大米購銷項目、100噸大荒龍豆粉供銷合同和25噸蜂蜜供銷合同,簽約總額770萬元。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等部門領導為黑龍江省首批進駐國家地標館的10家企業代表進行了授牌。此外,還開展了巡館和品評品鑒活動。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方曉華現場推介了龍江地標農產品。自2007年以來,黑龍江省作為首批試點省份,紮實開展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地標農產品達到168個,授權使用地標企業517家。東寧黑木耳、穆棱大豆、勃利紅松籽等3個產品納入中歐互認名單,伊春藍莓、九三大豆等產品家喻戶曉,慶安大米、綏化鮮食玉米等5個產品進入『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區域品牌價值百強榜。這些產品源於黑土地、產自大森林,品質優良、特色鮮明,薈萃了黑龍江優質農產品精華,形成了生態美、品質優、品牌響的富民特色產業,在安全綠色、營養健康的消費趨勢下,也必將成為最具市場活力和發展潛力的行業板塊。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司長肖放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強化質量安全監管,打好寒地黑土生態牌,推動黑龍江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取得積極成效。近3年,黑龍江省主要食用農產品國家例行監測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5%以上;建設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6846萬畝,居全國首位;登記地理標志農產品168個,形成了一批『龍字號』全國知名品牌,特別是近兩年突出品牌建設,打造了樺川星火大米、龍江和牛、綏化鮮食玉米等新興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條以優質農品帶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好路子。
肖放認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展示體驗館黑龍江館的建成很有意義。地標館是集線下展示、線上銷售、品牌推介和文化傳承於一體的國家級公益性平臺,黑龍江館既是宣傳推介黑龍江特色優質農產品和黑土農耕文化的公益平臺,也是展示黑龍江『四個農業』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未來十年,綠色優質農產品將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相信在黑龍江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將有更多的「黑土優品」農產品躋身國內外市場,為更多老百姓提供「舌尖上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