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產權交易上平臺 農村資產活起來
2023-11-01 07:42:3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剛 姜飛 董盈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1月1日訊 『今年我們家的地豐收了,通過平臺包了30畝地,大豆預計平均畝產能達到380斤,玉米差不多能達到1800到1900斤,現在收割機正在地裡收豆子呢,看著這大豆真不錯。』拜泉縣富源村村民楊海峰享受著豐收的喜悅。

  不僅包地找『平臺』,村裡采購各種設施也可以找『平臺』。虎林市虎林鎮義和村黨支部書記李忠魁拿著村裡建設規劃圖說,今年村裡通過『平臺』先後2次采購了村落柵欄,還對村西路的主路進行了加寬,村容村貌變得乾淨利落了。

  楊海峰他們口中的平臺指的是黑龍江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交易平臺(以下簡稱省農交中心平臺)。作為全省唯一省級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服務機構,黑龍江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搭建了全省統一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即省農交中心平臺。

  『陽光』又創效交易找『平臺』

  近幾年,我省不少村集體都從省農交中心平臺交易中收益不少。

  『上一輪承包期的價格是每畝270元,這一輪我們在省農交中心平臺交易,掛牌每畝500元,結果以每畝850元的價格成交,僅此一個交易項目就為村集體多增加了572萬元收入。』虎林市偉光鄉勝利村監委會主任畢連德感慨道。

  『路燈采購項目28萬元掛牌,22萬元成交;鉤機采購項目30萬元掛牌,20萬元成交。』拜泉縣拜泉鎮新勝村黨支部書記薄召軍算了算賬,在省農交中心平臺采購設備省錢,再加上在市場化平臺交易土地承租溢價,裡外裡為村集體創效31萬元。

  近兩年,我省農村產權市場建設不斷深化,隨著高效專業、陽光透明等特質不斷釋放,市場化交易平臺越來越受到村集體和村民的認可。各地通過省農交中心平臺,不斷規范流轉交易,盤活農村集體產權、耕地等各種『三農』要素,讓集體資產在『陽光下』運行。

  平臺交易創效『反哺』『三農』

  如何發揮省農交中心平臺的市場作用助力鄉村振興?最明顯的就是平臺交易成果用於鄉村建設和村民增收。

  拜泉縣新勝村則把通過省農交中心平臺交易的村集體增收『反哺』於村民,利用增加的收益又在省農交中心平臺采購了鉤機、鏟車等機械裝備,村民家遇到『紅事』『白事』免費使用,村民蓋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就象征性收個油錢。

  新勝村裡的扶貧資產也進入省農交中心平臺進行出租,收益的5%分給沒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鞏固村裡脫貧攻堅成果。

  拜泉縣永寧村利用通過省農交中心平臺交易的成果,村集體免費為村內60周歲以上的老人繳納醫保,同時,70周歲以上老人根據年齡分檔,每年春節還會拿到500元到1000元的『紅包』。

  『去年村裡安裝了生物質鍋爐,煙囪不再冒黑煙了!還為井水安裝了2臺淨化處理裝置,每年8萬元維護費用,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永寧村黨支部副書記寧志偉的介紹底氣十足。

  近年來,一些村集體通過省農交中心平臺交易增收、采購節資,不斷為村集體實現財富積累作出市場貢獻,並轉化為惠民的實在措施。

  『市場』成為鄉村治理的重要措施

  『村裡負責交易信息和證明材料,鄉裡負責材料審核和信息錄入,市(縣)裡組織交易和歸檔管理,道道把關,關關留痕,陽光透明。』虎林市農村合作經濟服務中心主任張玉光介紹。

  虎林市出臺了農村產權交易管理辦法,推動農村集體經濟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更加規范,『市場』成為了鄉村治理的重要措施。

  虎林市、拜泉縣只是我省基層農村產權市場建設的兩個代表。

  據黑龍江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統計,2020年至今,省農交中心平臺已覆蓋98個縣市區,為3411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全流程線上服務,農村資產資源交易和項目招標采購成交數已超過16萬宗,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增收節資創效達4.6億元。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