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龍江稻米 『看我七十二變』
2023-11-19 08:13:1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宋晨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鮮米科技。

  黑龍江日報11月19日訊 首屆中國(黑龍江)國際綠色食品和全國大豆產業博覽會上,有很多稻米制品,可我們早已看不出稻米模樣,比如稻米月餅、蛋糕、慕斯……近年來,隨著黑龍江省加工技術、數字化設備的迭代昇級,水稻加工產業從傳統的初級加工逐步向精深加工轉型發展,大米不局限於只做主食,而是通過全產業鏈『謀篇布局』,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在深加工領域規模持續擴大、層次穩步躍昇、競爭力不斷增強。

  記者從省糧儲局獲悉,截至2022年,全省入統水稻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超過960億斤,居全國第1位,加工產能與全省水稻總產量比為1.7:1;年加工消耗原料超過430億斤。

  延鏈:

  既有『糧頭食尾』也有『農頭工尾』

  『您喝的是喬府大院傾情打造的五常大米汁飲品,溫熱的衝調方式激發了稻米的芬芳醇厚,產品萃取大米精華,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族、維生素E和氨基酸等營養成分,不含食品添加劑。』喬府大院展區的工作人員向來賓介紹。記者發現,在本屆博覽會上,像稻米汁一樣,延伸水稻產業鏈條的深加工食品相比往年,種類上有所增加,食味效果也屢屢獲贊。

  『不與糧田爭地盤,米中自有黃金油』。這是益海嘉裡(哈爾濱)糧油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延伸水稻產業鏈,生產稻米油的宗旨。益海嘉裡(哈爾濱)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志華介紹,黑龍江省具有推廣、普及稻米油的天然優勢。益海嘉裡作為國家糧油行業科技創新的先行者,在稻米油的科研和市場推廣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開創了分散保鮮,集中制取,集中精煉的全新稻米油生產模式,使天然谷維素、維生素及甾醇等谷物活性營養物質得以最大程度保留。

  近年來,黑龍江省在延伸稻米產業鏈上持續發力,全省稻米主產區以大米精深加工和副產品綜合利用為引擎,以『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為抓手,增加產品豐富度和附加值,提昇產品創新力、品牌影響力及市場競爭力,創新研發『米系列』產品,實現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高效協同,助推黑龍江省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

  補鏈:

  強強聯合補齊短板

  綠色優質品牌米離不開科學化管理。多年前,黑龍江省眾多稻米企業因產業鏈條中的軟、硬件條件限制,在生產、儲存、加工方面實力偏弱,不利於維護稻米產品品質,企業在建立品牌的過程中存在短板,在營銷環節很難打開高端市場,形成稻強米弱態勢。

  省糧儲局產業發展處處長丁瑤介紹,2017年以來,黑龍江省鼓勵和支持規模以上水稻加工骨乾企業和名優特產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擴大規模、增強競爭力,認定和扶持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及行業帶動力的水稻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重點培育省內水稻加工產業龍頭企業加快成長,支持其開展兼並、聯合和重組,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組建企業集團,引導精深加工產能向水稻主產區、優勢區和物流節點集聚,培育了北大荒米業集團、五常喬府大院、五常金禾米業、方正秋然米業、建三江農墾益華米業、建三江農墾雙盛米業等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國糧食行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糧食領軍企業(集團),在全省糧食產業發展中發揮引領示范帶動作用。

  強鏈:

  『藏糧於技』強化稻米加工產業鏈

  目前『吃得安全健康』成為追求時尚的一種方式和訴求。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把糧食安全與科技創新放在重要的戰略高度。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強化稻米加工產業鏈,推進『藏糧於技』,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由之路。

  15日,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孔豐在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視頻致辭中說:『我們在黑龍江首創的水稻循環經濟模式已成為世界最先進的加工模式,並在國內外大規模推廣。』

  近年來,益海嘉裡研發團隊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從全產業鏈維度首創鮮割、鮮谷、鮮存、鮮碾、鮮裝、鮮食的『六步鮮米精控技術』創新體系。『六步鮮米精控技術』將『鮮』注入大米全產業鏈的每一環節,通過減損增收很好地守護了糧食安全。

  近年來,農業科研創新讓黑龍江省在強產業鏈條的成果上遞交了一份又一份滿意的答卷。目前,黑龍江大米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昇,全國『十大大米區域性公共品牌』黑龍江省佔3個,全國『十大好吃米飯』龍江佔一半,形成了以五常大米、慶安大米、方正大米、響水大米等區域品牌為代表的多個優勢產區。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