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經過中俄雙方近四個月的不懈努力,中俄東寧—波爾塔夫卡口岸正式恢復通關。



今年8月11日,受臺風『卡努』影響,中俄瑚布圖界河遭受1965年有水文記錄以來最大洪水災害,中俄東寧—波爾塔夫卡口岸基礎設施損毀嚴重,被迫於8月12日閉關。災害發生後,中俄兩國有關部委、中省直單位、駐外使節以及地方和企業民間力量多方發力、鼎力支持,全力推動東寧—波爾塔夫卡口岸基礎設施恢復建設工作,於12月10日正式恢復口岸通關。




東寧口岸是我省構築向北開放新高地的重要通道,是國家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重要平臺、陸上邊境口岸物流樞紐的重要載體,在繁榮地方經濟、服務全市全省構建新發展格局、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東寧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省、牡丹江市決策部署,統籌貿易、投資、通道和平臺建設,努力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近三年來,啟動投資5億元的互貿綜合體項目,開工建設投資8600萬元的口岸貨檢和旅檢新通道,創新發展海洋經濟,大力推進鑫源松子、潤弘珠寶玉石、漢威有色金屬、銀河大豆等跨境產業發展,特別是新冠疫情期間在全省率先提出『不見面』查驗、口岸閉環管控做法在全國推廣,進出口貿易近三年分別增長32.7%、37.5%、225.7%,達到167億元,是疫情前的5倍多,穩居全省對俄貿易前三地位。

『口岸恢復通關將給東寧發展帶來巨大活力和潛力。』東寧市委書記時林表示,東寧將搶抓歷史機遇,堅持優化通關環境、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大力促進進出口貿易穩規模、優結構,努力發展跨境產業、打造產業集群,積極在深化開放合作中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努力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在構築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中走在前、做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