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黑土地保護的『衛士』
2024-03-22 07:55:1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桂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3月22日訊 為夯實糧食生產根基,有效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去年三月,我省率先在廣泛分布黑土地的黑、吉、遼、內蒙古四省區全面啟動黑土地調查工作,為黑土地建檔立案。省自然資源權益調查監測院副院長劉國權帶領著技術團隊承擔了這項重任。

  走進省自然資源權益調查監測院的土地調查監測室,幾十名技術人員坐在電腦桌前,眼睛緊盯著屏幕上的衛星遙感影像,分區域逐圖斑地仔細甄別比對,鼠標按下時發出的『嗒嗒』聲,仿佛是踏查黑土地時腳踩積雪的聲響。

  依托於衛星遙感技術,在『天眼』的加持下,劉國權帶領著團隊,連續奮戰了8個多月,從覆蓋全省1200萬個國土調查圖斑中,篩選出400餘萬個黑土地調查圖斑,初步完成全省數據融合入庫,目前正在進行黑土地調查數據庫的建設。

  『做好黑土地調查工作,是我們自然資源人的責任,也是切實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根本所在。』這是劉國權常說的一句話。2001年,大學畢業的劉國權進入我省自然資源系統工作,在黑土地保護的這條路上,劉國權奔跑了二十餘年。

  『黑土地調查工作,目的是全面查清全省黑土地類型、分布、數量、質量、保護和利用狀況,建立黑土地檔案,為分類實施黑土地保護提供基礎數據支橕,逐步實現對黑土地調查數據成果的集成管理共享應用。』劉國權一邊查看電腦上的圖斑一邊介紹。

  『這項工作面臨著很多困難。最大的難點是上一輪土壤普查至今比較久遠,基礎資料現勢性和精度都較差,新一輪的土壤普查還尚未完成。』劉國權組織技術人員,在近半年的時間裡,收集分散存留的第二次土壤普查資料,並將紙質土壤調查資料進行了全面修復、整理和記錄並校正糾偏。隨後將資料全部進行數字化,形成了一套全省范圍的數字化土壤普查成果,為開展黑土地調查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劉國權決定以方正縣作為試點單位全面研究黑土地調查工作流程。從參考遙感影像及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進行屬性信息完善等前期准備工作,到實地調查核實、拍攝舉證照片等外業調查階段,再到制定數據質檢規則等內業質檢階段,劉國權將整個工作流程全部梳理了一遍,最終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技術路線和調查方法。

  在試點的基礎上,劉國權帶領團隊對二普土壤圖進行初步套核,修正土壤圖斑邊界,完善土壤圖斑屬性信息,制作了全省125個縣級調查核實工作底圖。

  有了基礎,接下來怎麼乾?『建立我省黑土地統一調查技術體系,是做好這項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劉國權表示。

  經過廣泛調研論證,劉國權組織院技術團隊及其他技術單位共同起草了《黑龍江省黑土地調查評價體系建設方案》《黑土地調查監測通用規則》《黑土地調查監測數據匯交規則》等配套標准和規范,初步建立我省黑土地調查技術體系。

  絕不在任一環節上放松與懈怠,是劉國權一直以來的工作態度。憑借多年的一線工作經驗,他親自對調查成果進行核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去年夏季,他在一個縣的上報成果中發現,有一處耕地面積存在較大誤差,決定親自趕赴現場實地查勘。這個地塊位於松花江下游的江心島,在不同年份水位的高低面積會發生變化。正值雨季,劉國權身穿救生衣,腳踩水靴,乘船來到島上,經過現場認真比對,最終精准確定了耕地面積。

  隨著全省黑土地調查工作的順利推進,數據質檢與驗收入庫是接下來的工作重心,劉國權對保質保量完成黑土地調查工作充滿信心。『我們做的是黑土地保護最基礎、也是最前沿的工作。』劉國權說,保護黑土地,調查工作只是一個開始,需要不斷的積累、豐富和完善,接下來還有更重的擔子、更多的工作在等待著他。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