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日來,隨著氣溫全面轉暖,黑龍江各地根據土壤?情逐漸掀起造林綠化熱潮,社會各界群眾利用業餘時間紛紛走出家門,踴躍參與當地義務植樹活動。大森林一直是黑龍江人賴以生存和引以為傲的重要生態資源,多年來,隨著『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深入實施和重點國有林區停伐成果不斷顯現,這裡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在群眾中更是形成了植綠增綠、愛綠護綠的文明風尚。一茬接著一茬種,一代接著一代乾,大家齊心協力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生態財富。
大慶市地處科爾沁沙地邊緣,是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重點地區之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裡狂風肆虐、黃沙漫天,草原沙化鹼化退化嚴重,居民生存環境惡化。自1978年『三北』工程實施後,為了守護家園,大慶人在造林綠化、防沙治沙、美化家園的道路上腳踏實地乾了四十多年。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大慶有林面積從1978年約30萬畝增加到現在的25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由不足1%提高到7.96%,區域性防護屏障基本建成。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使風沙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工農業生產特別是油田生產建設得到了保障。

如今,草原、湖泊、森林、溫泉都已成為遍布大慶的生態資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造林綠化帶來的成果讓全民參與植樹造林在大慶形成共識,成為推動『三北』工程建設的重要力量。
小興安嶺縱貫全境的伊春市擁有400萬公頃浩瀚林海,是全國重點國有林區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有『祖國林都』『紅松故鄉』『天然氧吧』等美譽。新中國成立以來,以『林業英雄』馬永順為代表的老一輩伊春林業工人在國家建設需要木材時做伐木模范,在國家建設需要保護生態環境時做育林英雄。在馬永順生前工作和生活的伊春南部小城鐵力,『生命不息,植樹不止』的奉獻精神深入人心,每年草木初萌時節,參與義務植樹是各界乾部群眾的『必修課』,全民緊握林業老英雄傳承下來的『接力棒』,齊心協力把小興安嶺的綠水青山打造成可以永續利用的金山銀山。

據了解,2013年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以來,通過科學營林造林、精細化管理,森林蓄積年均淨增1000萬立方米以上,森林覆蓋率達83.8%。2023年伊春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高達98.3%,優良水體比例達100%,綠色正在成為伊春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