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目前,全國已春播糧食5.8億畝,進度過六成。隨著天氣轉暖,黑龍江春播生產全面展開。作為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今年,黑龍江春播生產有哪些亮點?
在黑龍江虎林東誠鎮,幾臺大馬力機車正在為8000畝地進行玉米播種作業。今年,當地合作社使用的是新型精量播種機,不僅可以讓排種更加精密,還能同步完成施肥等相關作業,有效提高春播生產速度。

黑龍江省虎林市東誠鎮復勇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顧強:現在這播種機好,精度和深度、寬度相當准確,沒有誤差,主要省時省力。播種機、化肥、種子,一條龍,一下就完事,這塊地原來得一個星期左右完事,現在3天2天就完事了。

今年,這家合作社引進了4臺新型精量播種機,新機型實現了播種深度和間距達到最佳標准,有效提高出芽率、增產率。

黑龍江省虎林市農業農村局生產辦主任趙松濤:今年虎林一共計劃播種玉米面積100.6萬畝,較去年提高10%。為了有效提昇播種速度,今年全市的新型播種機一共匹配了2000臺左右,這樣能夠有效提昇全域的玉米播種進度,預計再有三天能夠全面完成播種任務。

今年年初,黑龍江將全省糧食和大豆油料播種面積、產量、產能目標分解到市、縣和北大荒農墾集團,層層壓實糧食和大豆油料生產主體責任。佳木斯市提早推動種植結構優化調整和大豆種植任務落實,在長發鎮,當地對玉米和大豆地塊進行輪作,經濟效益看好的大豆種植面積增加了1000畝,總面積超過了4000畝。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興家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崔巍:(今年)輪作給輪作補貼,大豆地種苞米,打種也好打,也好出苗。

這幾天,水稻大縣泰來200萬畝稻田迎來插秧高峰,今年,這裡采用了智能自動導航無人駕駛設備進行春播,不僅精准規劃出作業路線,而且秧苗插得直,行距勻,不傷苗、不傷根、立苗快,也利於後期田間管理和收獲作業,增產5%左右。

黑龍江省泰來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主任王昕明:我們10個鄉鎮安裝這種高端智能自動導航無人駕駛設備的高速插秧機有1000多臺,促進我縣200萬畝水稻生產智能化、優質化。

今年,黑龍江加大了高質高效集成技術的推廣應用,種子藥劑包衣、水稻智能浸種催芽和大中棚育秧實現全覆蓋,高端智能農機推廣應用,春播質量顯著提昇。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李文德:今年備耕生產啟動早、進度快,各類農資4月上旬就全部下擺到戶,加之今年氣象條件有利、農機力量充足,農民種糧積極性十分高漲,今年全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要確保完成2.18億畝以上。目前,黑龍江省春耕生產(進展)好於去年。
推廣74項集成技術模式大面積提高單產
今年,我國全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昇行動。黑龍江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同時,分作物、分品種集成推廣優質高效生產技術模式74項,大面積提高單產。
在北大荒趙光農場,記者看到三臺大馬力機車正協同作業,一天就能完成2500畝地的播種。

北大荒集團趙光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總經理趙作鵬:比如說我們大豆要實現一個400斤的高產目標,我們圍繞種、肥、藥、耕、種、管、收全環節多要素來制定了完善的農業生產標准,最終實現一個高產增效的目標。

擁有52萬畝耕地的趙光農場,主要以旱作農業為主。今年當地在大面積提單產中,重點推廣大壟雙行栽培模式,不但能夠保水保?,增加地溫,同時還能夠保持合理間距,最大限度利用光照促進作物生長。

黑龍江北大荒集團趙光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雲英:因為1米1大壟,能夠充分利用土壤,利用光照,按照測土配方施肥,地利等條件,大豆的播種株數一般是(每公頃)34萬株。

在龍江縣的農田裡,隨著播種機移動,身後的滴灌帶、種子和化肥一同被淺埋在120厘米寬的壟臺上。

黑龍江省龍江縣頭站鎮南華村村民安偉波:現在通過這種大型農機具,種子化肥加上滴灌管一次就種(埋)到地裡了。通過這種技術,可以把水肥送到植物根部,能節水增糧。

龍江縣今年主推的這項技術是大壟雙行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種植技術,它有效解決了大豆、玉米增加種植密度後田間管理不便的難題。

黑龍江省龍江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苑鵬飛:每畝玉米株數要比傳統種植多出1000多株,達到5000株以上,整個生育期給水給肥更及時、更有效,增產效果非常明顯,每畝可增產玉米300斤左右,增加效益300元左右。
早在今年春耕之前,黑龍江省就編制了《大面積單產提昇『五良』政策清單》,統籌國家和省級相關項目資金創設大壟密植規模主體獎補、優種優補、優機優補等政策,全力保障單產提昇落地見效。
『格田改造』增加糧食產量
黑龍江糧食生產已經連續20年獲得豐收,如何繼續提高糧食產能?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格田改造』是重要途徑之一。所謂格田改造,主要是針對低窪地以及格田較小地塊進行改造昇級,使低產田昇級為高產田,將『小池子』變為『大格田』。這樣,在水面面積相同的情況下,池埂減少,可使有效種植面積增加,農機作業也更加便利。
這幾天,北大荒七星農場迎來了插秧季,種植戶劉洪福今年種植水稻400畝。雖說家中的大小機械樣樣俱全,但過去水田大小形狀不規則,機車作業施展不開,產量上不去成了老劉的一塊心病。

黑龍江北大荒七星農場種植戶劉洪福:我家種植面積看著不小,但是實際(有效)種植面積並不大,因為每塊(水田)池子小,不規整,機車乾不到的地方就得靠人工。

由於每塊水田池子小,池埂多,不僅佔用了不少面積,還影響配套機械的作業效果和整地效率。這兩年,劉洪福在專家指導下逐漸對田塊進行改造,通過消埂擴池、土地平整後,零七八碎的地塊變成了大塊方格田,耕作立馬換了天地。
黑龍江北大荒七星農場種植戶劉洪福:現在是把小池子改成大格田了,原來我家是40多個小池子,改完以後(變成)13個大池子,我這400畝地改造完能增加20多畝的插秧面積,今年比往年能多打七八噸糧食,這就多掙3萬元左右。

截至目前,北大荒已累計實施水田規模化格田改造1900多萬畝,佔水田面積的87%,今年計劃再完成280萬畝改造任務,助力大面積提單產。

在虎林市,當地一家合作社2000畝不規則的水田改造後,大型農機徹底替代了人工,讓今年插秧提速不少。

黑龍江省虎林市金建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萬磊:這2000畝水田平整改造之後,作業面積增加了50多畝,不僅機械效率增加了,一年可以節省人工費30多萬元。

黑龍江省虎林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鑫:虎林市原有水田面積110萬畝,改造後為當地水田增加了有效耕地4.2萬畝,實現土地利用率、機車使用率和糧食產出率的三個提高,讓農戶春耕生產省時省力,預計在今年的水田春耕生產中節約資金4000餘萬元。
小方塊被改造成大格田,新增加了有效耕種面積。今年,黑龍江將新增高標准農田1400萬畝,不少地方正在實施『一路貫中、兩側為田、四周布渠』的現代化高標准農田規劃新模式,減少佔地的農用路,提高耕地利用率。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