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21日訊 建成多個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培育壯大綠色有機認證企業和認證產品,構建起『綠色+特色+設施+規模』的產業轉型昇級新模式;
堅持向綠色要特色、向生態要發展,以黑木耳、果蔬、大鵝等特色種養為主導,把名不見經傳的小散農產品,做成了興農富農的大產業;
大力發展綠色特色高效精品農業,以休閑農業、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為主導,利用新業態新模式實現興村富民的特色產業……
多年來,牡丹江市大力挖掘自然資源稟賦和綠色農業發展潛力,實施『打生態綠色有機牌、走特色精品高效路』產業昇級新路徑,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全力爭當全省農民富裕富足排頭兵。2023年,牡丹江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214元,同比增長5.6%,連續21年位居全省第一。
牡丹江市錨定『打造中國綠色有機食品之都』發展目標,堅持以綠色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著力打造『特色農業強市』,持續鞏固提昇『菌菜牧林藥』等特色農產品規模、質量、效益優勢,加快推動特色農業向綠色高質高效農業發展。牡丹江市東寧綏陽鎮黑木耳、林口蓮花鎮黃?和穆棱八面通鎮大豆獲批全國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響水米業、東寧山友、鏡泊湖水產養殖場等30家經營主體獲批『黑土優品』使用權,悅來頤和、小慈生態等9家企業9款產品入選龍江森林食物『九珍十八品』名錄。
牡丹江市堅持以綠色生態賦能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雪鄉、橫道河子冬季旅游火爆出圈,全市旅游收入、接待游客數均創歷史新高,其中西安區中興村晉昇國家4A景區,帶動村民人均年收入達3.6萬元。啟動建設『響水·國際稻米公園』,打造集科普性、觀賞性、體驗性於一體的稻作文化展示平臺,推行『莊主認購』『一畝田』等綠色有機高端農產品銷售模式。大力發展直播帶貨、雲養殖等模式,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賣全國、賣全球』,助農直播活動最高在線人數達300萬人,農產品網絡年零售額達到10.6億元。
截至目前,牡丹江市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發展到532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增加到16個,原料年產量達到208萬噸。先後培育綠色有機食品企業88家、產品認證數量207個。牡丹江市圍繞區域綠色特色產業,先後創建1個國家級、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5個國家級產業強鎮、4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東寧市、穆棱市、海林市和林口縣分別被納入國家級食用菌、白鵝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東寧市綏陽鎮和海林市蔬菜村、穆棱市懸羊村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億元村。(來源: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