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思想不僅為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等建設事業提出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基本思想也為新時期人民政協工作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即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分析人民政協工作的豐富實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對新時期政協工作規律的認識,繼續創新發展政協工作,讓政協工作為黨的中心工作不斷建功立業。
在政協工作實踐中,歷來就存在著兩種認識:一種意見認為,政協組織匯集了各界精英,是各級黨政部門的智囊團。因此,它應該就當地的社會發展廣泛參與意見,並在參政議政工作領域中有較大的建樹;另一種意見認為,中央大部制改革剛剛開始,目前黨政職能部門龐大,機構交叉重疊的現象還沒有徹底改變,政協組織要想在參政議政的領域中『獨樹一幟』很難有作為,因此提出政協工作只能『拾遺補缺』。
現在看,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前種觀點,忽略了政協組織是一種『亦官亦民』位置比較超脫的智囊團的前提定義。『亦官』,並不是指它是哪個具體的行政主體,而是指憲法規定了人民政協組織具有對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開展協商、監督和參政議政的權力。『亦民』,是指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泛聯系社會各界群眾,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政治聯盟。在思考新時期人民政協工作時,忽略了政協組織的這一前提定位,勢必就會在工作中將政協職能無限放大化,潛意識中認為政協可以『包打天下』。政協工作上的這種著力點值得深思。在政協工作中另一種指導思想就是『拾遺補缺』論。它看似科學,但它與我們黨所要構建的社會主義民主的奮斗目標相去甚遠,不利於積極有序地推進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的需要。同時,『拾遺補缺』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變相的『難有作為』論。
回顧政協工作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脫離中心工作政協就不能作為;機械重復『抄襲』黨政職能工作,政協也難有作為。那麼,人民政協工作的著力點在哪裡?黨賦予政協工作的主要職能之一就在於聽取不同意見,以利於政府集中正確意見。我認為,在當前政協工作指導思想中,首先要破除『政協包打天下』的思想。政協不是一個行政主體,它是一個以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形式來為行政主體服務的廣泛的政治聯盟。明晰了這個道理,政協工作纔能盡職而不越位。其次要破除政協工作難作為的思想,政協工作的領域還相當廣闊。
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完善民主監督機制,提高參政議政實效,無疑是新時期政協工作的努力方向。在學習科學發展觀思考新時期政協工作時,我以為政協工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是指開展政協工作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職能特點,做政協有條件做好的題目。而且,題目要選准、調研要求深、效果要求實。在專而深的題目上下功夫。有所不為,是要少組織一些『大而空』『蜻蜓點水』般的視察、提案、建議案。
要想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就必須潛下身子認真尋找參政議政的突破口。在當前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既有職能部門相對缺位的問題,更有隨著政治體制、經濟體制改革,而帶來的部分社會群體利益再調整的深層問題。這種再調整出現的矛盾,也正是我們政協組織廣泛收集不同意見,積極向黨政部門建言獻策新的著力點、履行民主監督職能新的著力點,也正是政協大有所為的寬廣工作領域。
就當前來看,在需要人民政協『有所為』的地方,政協組織還介入得太少,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個別地方出租車罷運事件等,事情鬧得很大了,還難見當地政協組織的身影。說明政協工作著力點存在一個嚴重滯後的問題。在應當『有所不為』的地方,不少從事政協工作的同志,卻辛辛苦苦做了許多黨政職能部門早就做過或已在做的工作。這裡既有一個工作方法問題,還有一個政績觀的問題。從工作方法來說,這部分同志忽略了政協不是一個獨立的行政實體這個前提,政協在黨政職能范圍內過多的參政,很難說這種參政就會乾得更好。從政績觀來說,這部分同志只熱衷於『多栽花,少栽刺兒』錦上添花的工作,淡化的卻是政協的民主監督職能。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政協工作的歷程,政協工作在政治協商領域中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民主監督方面,卻依舊是一個薄弱環節。當前,政協工作只有在憲法和『四項基本原則』的框架內大膽地向民主監督的領域延伸,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纔可能更好地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擔負起積極協調好關系,凝聚力量,共建和諧社會的使命。但這需要巨大的勇氣,尤其需要政協各級領導同志的勇氣。在黨中央一再強調『以人為本』,關注好弱勢群體切身利益,共建和諧社會的時候,各級政協應該像關注經濟文化等工作一樣,把民主監督的內容真正納入到工作議程中來。政協工作也只有在不斷開展的民主監督實踐中,更好地代表各界群眾的利益,反映他們的呼聲,纔會使民主監督的機制盡快完善起來,捨此別無它途。(作者單位系黑龍江省政協提案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