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6日訊 近兩年,哈爾濱市快遞企業數量驟增,因快遞違約、不守時,投訴量也快速增加。據統計,9月份哈市快遞業務的總申訴量比去年同期增長八成左右。
快遞違約、不守時
據張女士說,10月23日,她聯系某快遞公司辦理快遞業務,根據該公司約定,省內業務24小時內送至約定地址。但是直到25日中午,該快遞公司哈爾濱分公司仍然沒有將物品送至約定地址。張女士與該快遞公司聯系後得到『沒有車送、需延時送達』的回復,第二天,張女士又得到『只能送到樓下,需要收貨人自行搬運上樓』的要求。快遞費用已經全額付清,但是卻遭遇『遲到、違約』情況,張女士氣憤之餘決定投訴。
經常網購物品的80後李女士向記者反映,哈市市區內多數民營快遞公司都存在送貨不及時、送貨不到家的情況。雖然每次她都將地址注明『宣化街某辦公樓三樓X0X室』,但還是經常遭遇『必須下樓取貨』的要求。為此她對網購中快遞公司『足不出戶購遍世界』的宣傳充滿質疑。某商業銀行員工魯先生反映,他省內快遞臺式電腦,第7天快遞人員纔將電腦箱放在他面前,為此他還與快遞人員起了爭執。
維權費時、賠償低
據張女士說,她在投訴『遲到、違約』快遞時,費了很多周折,與該公司哈爾濱分公司聯系未果後,她拔打了該公司位於上海總部的投訴電話,該電話語音提示她位列第25位投訴人,長時間等待後,僅得到了哈市分公司客服經理的電話,她十分氣憤又無處訴苦。10月25日,我國郵政總局通告了2010年9月郵政業消費者申訴情況,其中涉及快遞業務的佔總申訴量的83.3%,比去年同期增長85.7%。我省郵政管理部門指出,哈市相關投訴也類似,增長八成左右。
記者了解到,遭遇上述問題時,像張女士、魯先生這樣選擇投訴或當面抗議的數量,只佔總使用快遞業務量的少數,多數人認為『得不償失』而選擇忍耐。他們表示,企業內部或相關部門調查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樣一來,『遲到』快遞會更遲,丟失物品(未保價)也只能按運輸費的3-5倍賠償,根本無法彌補消費者心中遲到與失物之痛。浪費時間和賠償低的最終結果,更無法遏制違規行為的繼續發生。
投訴快遞企業 可撥『12305』
哈市多家快遞公司工作人員承認存在『遲到和不上樓』問題,但原因是『貨品多、門衛嚴』等客觀因素造成的。據他們介紹,該行業多是按『斤』收費,每斤3元左右;更小的信函等物品則按『件』收費,每件22元左右。快遞時間大多約定省內24小時送達、省際間1至3日送達。送達服務大多約定為『收件人簽收』。省郵政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姚偉明告訴記者,他們也經常接到快件延誤、丟失的投訴,引發投訴的原因既有主觀服務態度問題,也有小區門禁嚴、快遞人員無法入戶的客觀原因。
姚偉明還指出,我國自1979年出現快遞業以來,一直處於無法可依狀態。管理部門政企分開也不足5年時間,《郵政法》和《快遞業服務標准》自去年10月1日纔相繼出臺,首次規定快遞市場監管責任由省一級郵政管理部門負責。隨著網購用戶量的極速增多,近年我國國際、國內、同城快遞企業數量迅猛發展,在各地呈『集中性』增漲態勢,申請在我省開辦快遞業務的企業有174家,已經核查符合相關標准的159家,都為加盟型或網絡直營性企業,近一年來其業務范圍已覆蓋至全省各市縣。與之相對應的是,省郵政管理部門僅有16名工作人員,監管的對象卻涵蓋全省各地,根本忙不過來。
省郵政管理局提示市民:快遞監管工作正在進行時,遇快遞公司『遲到、違約』等問題,請拔打24小時申訴電話『1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