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道裡區
以加強社區環境整治為切入點
開展黨群共建創先爭優活動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哈爾濱市道裡區以加強社區環境整治為切入點,建立健全黨群共建創先爭優工作機制,切實發揮黨群組織在改善社區環境、促進社區和諧中的優勢和作用,形成黨組織和黨員帶動,工、青、婦組織和群眾積極參與的齊爭共創良好局面。
1、突出重點,構建黨群共建創先爭優格局。道裡區把社區環境整治作為黨群共建創先爭優服務中心工作的重點,建立健全黨群組織共建體系,強化黨群組織服務功能,激發黨群共建創先爭優活力。一是明確任務建格局。區委通過向全區18個街道黨工委及所屬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區教育局黨委、區直機關工委下發《關於黨群共建加強社區環境整治工作的通知》,建立了區、街、社區三級黨群共建領導機構,明確了各級黨群組織在社區美化、淨化、綠化工作中的責任和義務,形成黨組織統籌,黨群組織齊抓共管、先行示范的社區環境整治工作格局。目前,全區已建立黨群共建社區環境整治責任區1568個。二是整章建制強合力。區委通過建立聯建、聯席、聯動的『三聯機制』,進一步整合基層黨工委、工會、團委、婦聯等組織資源,整體推進社區環境整治工作。建立了黨群聯席會議制度,統籌部署工作,共同商討重大事項和熱點難點問題,實現步調一致,避免工作交叉重疊。建立了『一家為主,多家補位』的聯動工作模式,實現黨群組織職能和作用的最大化。『三聯機制』建立後,黨組織和群團組織先後在101個社區建立了427個志願者隊伍,9400餘名志願者活躍在社區環境整治一線。三是組織保障促落實。區委將黨群共建加強社區環境整治工作情況作為黨群組織創先爭優活動評比的重要依據,區委組織部協同區教育局黨委、區直機關工委、區級群團組織組成7個督查組,與社區居民代表一道,定期深入社區檢查、暗訪,確保黨群共建創先爭優活動紮實有序推進。
2、強化管理,創新黨群共建創先爭優形式。道裡區以『共建組織、共建隊伍、共建陣地』為目標,不斷創新加強社區環境整治的形式,提高常規管理水平,促進了黨群共建創先爭優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常態化。一是劃分責任區,實行網格化管理。針對庭院、樓道的具體分布情況,將所轄區域科學地劃分為若乾個網格,確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黨群共建環境整治責任區』。每個網格(具體到某個樓道、某塊綠地、某個景觀或設施)為一個『黨群共建環境整治責任區』,每個責任區均設置責任區牌,公布責任人姓名、身份及責任內容,接受社區黨組織和居民群眾的監督。二是整合志願隊伍,實行活動編組管理。各社區黨組織以庭院和樓道為單位,對黨群志願者進行逐一登記造冊,按照各類志願者所居住地域,建立了961個由黨員、團員、少先隊員及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志願者共同組成的社區環境整治小組。通過每個小組認領一個以上責任區的形式,由黨員帶領環境整治小組成員在責任區內履行環境衛生維護、庭院綠地管護、清潔公共設施職責。三是推動達標昇位,實行動態考評管理。全區開展了社區黨組織『黨群共建環境達標區、示范區』創建活動,通過舉行掛牌儀式、現場推進會等形式,推進社區環境整治和裸土地面硬化綠化工作深入落實。評選了64個黨群共建環境『達標區』,其中36個『達標區』晉級為『示范區』。
3、豐富內容,提昇黨群共建創先爭優水平。道裡區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辦法,不斷豐富黨群共建創先爭優活動內容,切實把黨群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優勢,形成了黨群一體、齊爭共創的良好局面。一方面,黨群組織定期集中開展社區環境管護活動。針對多數在職黨群組織志願者參與活動不便的情況,在環境管護活動中,區委將每周六確定為『集中整治社區環境日』,由社區黨組織帶領黨群志願者集中清理責任區內的垃圾堆、殘土堆,樓道、庭院內的生活建築垃圾以及樓梯間、外牆面的亂貼亂畫等;為提高社區環境日常管護水平,將星期一至星期五17:00—19:00時確定為『社區環境集中管護時段』,由社區黨組織帶領黨群志願者集中清理責任區內的枯死樹、枯死枝,對庭院綠地花草樹木進行修整,補植缺苗斷空的綠籬和草坪以及清潔樓梯扶手、電子門及庭院內雕塑、休閑桌椅、健身器械等。另一方面,黨群組織分散開展各具特色的服務承諾活動。針對黨群組織職能特點不同的情況,街道、社區黨組織通過組織社區在職黨員開展『雙向聯系』活動,實現與在職黨員『八小時以外』管理的無縫對接;工、青、婦等群團組織通過開展『工會志願者服務社區』、『我做社區小主人』、『巾幗社區建功行動』等活動,帶動更多的志願者在社區環境建設中打頭陣、作表率;教育局黨委結合昇旗儀式、主題班團隊會等形式,引導在校中小學生為建設潔淨溫馨的社區家園做貢獻;區直機關工委通過加強對黨團員雙向管理,引導機關黨團員在居住地環境整治工作中履行承諾,承擔義務,有效發揮黨群組織的職能優勢和示范帶動作用。截至目前,全區19500餘人次參加黨群共建社區環境整治活動,清理庭院273個、樓道2058個,清理亂貼亂畫7000餘處,補植缺苗斷空的綠籬、草坪94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