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播灑愛的陽光
2014-01-21 13:57:38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張偉紅,女,中共黨員,阿城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她是一個很普通很平凡的人,從事護理臨床一線工作二十多年,她始終保持著共產黨員的一腔熱忱,帶領心血管內科全體護理人員,用女性特有的溫柔與細膩,每時每刻為患者播灑愛的陽光,溫暖每顆因疾病而脆弱的心靈。

  待患者似親人。心血管內科護理隊伍是一個團結奮進的集體。做為這個集體的帶頭人,張護士長以身示范,抓管理、拓展專業知識學習,醫院的每一輪考試,心血管內科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她不是單純的機械化管理,而是把關愛、親情融匯到工作的每個細節,帶教年輕的護士,比、學、趕、超,牢固基礎知識,提昇服務質量,帶領護士姐妹利用午休時間找患者及其家屬談心交流;她帶領的隊伍朝氣蓬勃、勇於奉獻,帶出的護士無論調到哪個科室都是最優秀的。在出院患者電話隨訪和醫德醫風評價中,心血管內科總是反映最好的。她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都不願意有病,既然有病住到我們科,我們一定要像自己親人一樣照顧好他們,讓他們開心快樂。』有一位來自雙豐街道的患者,因患擴張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治療,當時病情危重,呼吸困難,入院時雙下肢已高度水腫潰爛,不能平臥,每天只能在椅子上坐著,該患者家庭還極度困難,他甚至准備放棄治療。看著病人這種狀況,她很心疼,像親人一樣的關心、照顧他,與他談心,鼓勵他要同死神抗爭,樹立生活的信心。張護士長為其制定周密的護理計劃,帶領全科護理人員對他精心進行護理,她每天煲湯用保溫杯拿來,一勺一勺喂給這位患者喝,她還細心的縫制了小棉墊,把患者下垂嚴重的部位輕輕托起,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同時又號召全科醫護人員為其捐款、捐衣物。患者在全科人員的精心護理下,喚起了對生命的渴望與留戀,積極配合治療,如今身體康復能自理了。他告訴家裡人『我的命是張護士長撿回來的,你們一定替我好好謝謝她,內四科就是我的家呀!』

  醫院就是我的家。阿城區醫院做為全區最大的醫院,社會公益活動多,科裡的護士有時被選去參加活動,張護士長就自己把科裡的擔子扛起來。她常年值夜間120副班,無論夜間出幾次診,第二天都能正常上班,愛人擔心她的身體,請求她換個崗位,她說:『醫院就是我的家,心血管內科的患者需要我,我哪兒也不去,有我在,他們心裡踏實,咱們家你為我橕著,在科裡,我要為患者擎起一片天。』愛人感動了,每天上班都親自來送她,默默承擔了家務和照顧老人的重擔。張偉紅的父母家在外縣,因為沒有休息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回不了娘家一次。有一次,老父親胃出血住院一個多月,她由於照顧重患加之帶領護士考試,沒有回去看望父親。重患轉危為安了,護士們考試通過了,她纔給父親打了個電話。父親了解女兒的工作,也理解她對事業的執著,反倒勸她安心工作。過護士節時,父親用手機給她發來祝福的短信,堅強的她實在控制不住自己躲到衛生間偷偷的哭了。可能做為妻子,做為女兒,她是不稱職的,但身為護士長,她是優秀的。白衣天使的奉獻精神,捨小家顧大家,心系患者、情牽醫院的動人故事在她身上得到完美的體現。更讓人敬佩的是:一次搶救重患,搬運氧氣筒時,她的右小手指被砸爛,當時只顧著搶救患者,等患者脫離了危險,再去處置時縫了十八針。由於延誤了時間,最後右小手指完全失去了功能。兒子不理解,握著她的小手指哭著說:『媽媽,這是為什麼呀?』她安慰兒子:『這是媽媽的工作,我的一個小手指換來一個人鮮活的生命,一家人的幸福,值得!兒子,人活著,一定要為別人著想,多給予別人一點愛,你也會很幸福。』兒子釋然了,告訴同學:『媽媽是我最崇拜的人,以後我也學醫,做個救死扶傷的白衣衛士。』

  打造醫院品牌科室。張護士長依據自己二十多年的臨床經驗,出版論著一本,在國家級、省級雜志上發表論文四篇,她帶頭引進開展的新技術『雲南白藥加酒精濕熱敷治療靜脈炎』獲得新技術應用獎。2004年在全院率先推行『系統化整體護理』,針對每一位患者制定系統、合理、科學的個性化護理方案。根據心內科老年人多的特點,開展多項人性化服務措施,如『口服藥提示卡』、『檢查溫馨提示卡』、『血糖監測提示卡』等,為特殊治療的患者備上屏風,為腿腳不便的患者備上輪椅。今年她又帶領科室在全院率先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制定心內科優質護理服務細則,為臥床病人更換床單,及時翻身、叩背、遞送便器,做好晨晚間護理、心理護理等,為打造阿城區衛生系統獨樹一幟的品牌科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廣大患者心中,張偉紅是女兒,是姐妹,是白衣天使的化身。每一天她都在播撒愛的陽光,每一天她都帶給患者一個溫馨、愉悅的心情,濃濃的親情充滿了整個科室,洋溢在全院的每個角落......

責任編輯: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