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5日訊(記者王忠岩 孫曉銳 莊園)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黑龍江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哈爾濱國際會議中心環球劇場隆重開幕。會上,谷振春代表民革省委作了大會發言。

谷振春代表民革黑龍江省委員會發言。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優化全省發展環境的意見》。半年多來,《意見》所列的8個方面33項具體內容得到了較好落實,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影響和破壞發展環境案件1242個,處理1890人,給予黨政紀處分1539人,對7件典型案件進行了公開通報曝光,與發展環境密切相關的服務效能、企業負擔、市場秩序、依法辦事、誠信建設等的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水平得到了明顯提昇。但在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布的《2016年投資環境指數報告》中,我省投資環境排名列全國倒數第一。不管這份報告統計准確與否,但給我們足夠的警醒,說明在發展環境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損害發展環境現象屢見不鮮。發展環境好壞的主因在人,如果政府不轉變職能,官員不轉變觀念,黑龍江的發展環境就無法改變。現在有的地方政府出現了拖欠企業工程款、新官不理舊賬、承諾的招商引資政策不兌現的違約失信問題;部分行政機關違規審批、審批效率低下,甚至利用手中權力違規收費、亂收費,增加企業負擔;個別領導乾部乾預插手招投標,乾擾正常招投標流程,幫助密切關系人承攬工程,向利益輸送企業泄漏標底;一些公職人員在市場監管中失職瀆職,甚至利用利用審批權收受賄賂,頂風作案,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嚴重損失。
二、環境整治工作壓力傳導不夠到位。整治發展環境工作的責任和壓力傳導自上而下逐級遞減,『上熱下冷』現象比較明顯。一些地方領導乾部市場意識、服務意識和法治意識不強,對優化發展環境工作認識不深、重視不夠,僅當作一般性工作來抓,滿足於開會部署,存在工作盲區,班子分管領導也不研究、不過問。有些基層部門的負責同志對省委發展環境整治的工作部署不學習、不及時傳達,不注意加強教育,『中梗阻』和『神經末梢麻木問題』仍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追責問責力度不足。有的單位領導『愛惜羽毛』,怕查辦案件多、查處乾部多影響地方形象、影響個人昇遷、影響換屆,在追責問責上遮丑護短。有的領導在問責時搞選擇項性問責,就低不就高,能頂的頂、能拖的拖,追究直接責任人的多,追究領導責任的少,沒有做到『一問三責』。有些市地、縣區的『一把手』不親自抓案件查處,或對交辦的案件敷衍塞責,避實就虛、避重就輕,這些都嚴重助長一些的僥幸心理和無所謂思想。
當前,我省經濟發展正處在轉方式調結構的緊要關口,既是爬坡過坎的攻堅期,也是大有作為的窗口期。發展靠項目、項目靠招商、招商靠環境,轉觀念、立規矩是優化發展環境的當務之急,是龍江經濟發展的第一要務。為此建議:
一、轉變固有觀念,強化思想認識。要把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指示精神作為一項首要的政治任務和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引導廣大乾部統一思想,認清形勢,轉變以往『發展環境與己無關』和『管制型政府』的觀念,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加大宣傳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環境是生產力,抓環境就是抓發展,抓優化環境就是抓要素集聚,就是抓動力積蓄』的理念,讓『人人都是環境,改善環境人人有責』和建設『服務型政府』意識成為全省上下的普遍共識。從根本上提高乾部職工落實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和執行制度的自覺性。
二、完善相關法規,明確責任主體。將優化發展環境上昇到法律高度,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人大修改相關地方性法規,明確前置審批條件,最大程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物的管理和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清理各種特惠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建議制定出臺中介機構管理辦法和行業標准,建立中介機構誠信評價制度和『黑名單』制度,制定中介組織收費目錄清單和標准,全面清理規范行政審批前置環節的技術審查、評估、鑒定、諮詢等有償中介服務事項,並向社會公布,加強對中介機構服務的規范和監管。同時,要強化主體責任,堅持壓力傳導。各市地、各縣區、各部門應從『一把手』做起,確保工作責任層層有人擔當。
三、強化履職能力建設,搞好各部門協調協作。應以能力建設為重點,開展機關乾部理論和業務學習培訓,打造一支水平高、能力強、素質佳的乾部隊伍。此外,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各牽頭部門要發揮牽頭抓總的職責,組織有關配合部門對牽頭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制定具體落實方案,共同推進工作落實;配合部門要增強全局觀念和協作意識,積極參與,主動配合,完成好承擔的工作任務,切實形成環境整治工作的整體合力。
四、充分利用『監督』這一有力武器,助力打贏優化發展環境攻堅戰。充分發揮各類監督作用,緊盯重點崗位,加強對權力集中、關鍵位置人員的監督管理;要緊盯重點部門,加強對重大工程項目和重大經濟活動的監督管理;要緊盯重點行業,加強對消防、電力、供水、供氣等行業的監督管理;要建立監督約束長效機制,加強對破壞發展環境問題較多的系統和單位的監督管理,『殺回馬槍』。紀檢部門應該建立信息直通平臺。在監督過程中發現的違法違紀情況,可以直接上報到同級紀檢部門。
五、加大審查和問責力度,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以直接為群眾和市場主體服務的窗口公職人員和基層執法、司法人員為重點,對侵害群眾和企業利益等問題,以零容忍的態度,有訴必查,嚴厲打擊,實時通報。按照省委『一案雙查』『一問三責』要求,加大對破壞發展環境相關責任人的問責力度,讓破壞發展環境的當事人與其領導和上級部門一起負起應負的責任。同時也要按照『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建立健全允許失敗、寬容犯錯的容錯機制。對誣告他人的要依法依規嚴肅懲治,旗幟鮮明地為乾事創業者橕腰鼓勁,讓乾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努力調動乾部奮發有為、勤政廉政的積極性,努力打造親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投資環境,為龍江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橕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