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省工商業聯合會:打通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最後一公裡
2017-01-15 19:1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忠岩 孫曉銳 莊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5日訊(記者王忠岩 孫曉銳 莊園)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黑龍江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哈爾濱國際會議中心環球劇場隆重開幕。會上,張海華代表省工商聯作了大會發言。

張海華代表黑龍江省工商聯合會發言 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更是外來投資者投資興業的『試金石』。近年來,我省發展環境已經有很大改善,優化的氛圍正在形成。但在我們座談調研時,民營企業家反映:『上面的政策像陽光,透過樹葉很光亮,具體落實仍不暢』。企業家們覺得,現在發展環境上邊總體不錯,但制約企業發展的『三門』、『中梗阻』、『末梢炎』等問題依然存在,還需更加一把勁,打通優化發展環境的最後一公裡。當前主要有三個方面癥狀。

  癥狀之一,公共服務上的障礙。我省持續加大整治環境力度,企業家們以為,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後,會吹來新一輪支持民營經濟大發展的春風,春風雖拂面,但依然難度『基層關』。個別地方政府新官不理舊賬,部分職能部門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個別基層科所隊依然是『絆馬索』、『阻路石』,環境病久治不絕。

  癥狀之二,政策落實上的障礙。『十二五』以來,國家和我省密集出臺了近百個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地方政府也出臺了許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新政。但企業家反映:『政策雖聞著香,但沒完全吃到嘴裡,形不成營養』。一部分企業家對市場高度敏感和關注,但對出臺的政策關注度、敏感度不夠。另一部分企業家反映獲得政策渠道有限,獲得面窄,有時候申報項目剛知道就截止了,很多時候是沒注意到。還有的企業家反映,政策制定時,征求各利益相關方的意見不夠,接地氣不足。政策實施後,缺乏後續的跟蹤和評估問效,政策落實好壞沒人知曉。

  癥狀之三,思想上的障礙。思想障礙越向下越突出,『衙門思想』、『老大思想』、『求我思想』依然存在。政府『一次性告知』的要求,在部分基層單位不能很好落實,還存在著辦事流程復雜、手續繁瑣、要件要求隨意等問題。有的企業跑多次、托關系、找熟人送禮纔能辦成事。還有不正當人情和利益交織、亂辦事的現象。

  以上種種情況,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損害了龍江發展的活力,也傷害了企業家到我省投資的熱情。改善和優化發展環境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也是黨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一項工作。為此建議:

  一、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國務院2016年12月22日出臺了《關於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守信踐諾、失信懲戒,並要求建立政務誠信監督機制和第三方評估機制,各地、各部門及時出臺實施方案和工作辦法。建議省委省政府對13市地和有關部門開展政務誠信評價、評級,及時公布評價結果,並形成社會各方對政府的政務評價監督體系。各市地在出臺具體實施方案,開展政務誠信第三方評估時,讓民營企業參與到政務誠信評價、評級和監督中,以解決新官不理舊賬等行政行為。同時建議省委省政府加強對地方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年度考核,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二、加強政府政策精准有效供給。把廣泛征求、聽取各方意見作為政府出臺政策的前置條件。出臺政策時,要注意政策到達性,特別是要用好社會中介組織、行業協會、商會的渠道,拓展政策到達面。政策實施後,特別是事關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重大政策,要做好評估、跟蹤問效,驗證政策落地效果,讓企業聞著香、吃著甜。

  三、形成優化環境的合力。黨委牽頭,集合省委環境辦、省政府投訴中心、相關職能部門以及相關行業組織和企業界的合力,對13市地和省直的職能部門設立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臺賬,對每一起危害環境事件登記造冊,在一定范圍內公示。在省委開展專項巡視工作時對損害環境問題,作為重點巡視內容之一。應常態化開展企業對窗口部門、執法、執紀部門滿意度測評,對滿意度低的限期整改、嚴格問責。加強各級人大、政協、民主黨派以及社會團體的社會監督。加強輿論監督,媒體既要講好龍江故事,發出龍江好聲音,也要敢於報道反面案例,讓民營經濟在陽光下發展,讓民營企業在陽光下成長。

【專題】聚焦2017年黑龍江省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