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5日訊(記者王忠岩 孫曉銳 莊園)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黑龍江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哈爾濱國際會議中心環球劇場隆重開幕。會上,省政協委員孫恩光作了大會發言。

孫恩光作大會發言。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勤勞智慧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遺產』是記錄、保存和傳遞中華文明發展不同時期歷史信息的重要載體。保護黑龍江省歷史文化『遺產』,對保持我省文化多樣性和促進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推動社會文明和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無可替代的意義和作用。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法國巴黎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保存對全人類都具有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我省開展這項工作較晚,是目前僅有四個尚沒有世界遺產的省級行政單位之一(另外三個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海南省和上海市)。近年,省文化廳及相關部門也在積極地開展遺產和記憶的搶救工作。目前全省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的有2項,列入國家級名錄的有34項,列入省級名錄的有286項,列入市級名錄的有606項,列入縣級名錄的有707項;現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1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320名。與此同時,我省的遺產和記憶保護管理工作尚處於不斷的摸索中,面對轉型期市場經濟的衝擊和高度商業化的開發,對遺產和記憶的搶救、保護、傳承、發展是當前所面臨的重要而又急迫的問題。我省有很多歷史檔案及國寶外流,歷史上有,今後還可能發生。
遺產和記憶的概念、申報審定以及保護管理方式始終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特別在『十三五』期間,我國『遺產』和記憶保護管理更是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從發展態勢看,記憶的保護管理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已經從重前期申報、重保護向重後期運作管理、重合理利用的方向發展。一系列新的記憶價值認定的理念和評估方法,以及相應的保護、管理、利用、研究措施也得到不斷的深化發展。
『世界記憶工程』分為三個級別,包括國際級、地區級、國家級。『工程』關注的是文獻遺產,主要包括手稿、圖書館和檔案館保存的任何介質的珍貴檔案以及口述歷史的記錄。呼吁我省有關部門將一批具歷史價值又急需保護、整理的檔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申報,如《黑龍江將軍府檔案》、《侵華日軍731部隊檔案》等。經初步評估,這兩項檔案均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訂立的多項標准,包括文獻的稀有性和時間性等。目前這兩項檔案世界范圍內絕無僅有,《黑龍江將軍府檔案》記錄了清政府在二百多年間任命的76位將軍和清代以來黑龍江地區及齊齊哈爾市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侵華日軍731部隊檔案》記錄了二戰日本侵華十年之久的史料。
建議我省盡快組織專家、學者整理相關文獻及?究成果,形成申報文本。如果必要,全體澳區省政協委員可組織相關有申報經驗的學者協助。應建立相關專題紀念館,並做廣泛的宣傳。這是利用好本地區有效文化資源的方式之一,對提昇哈爾濱市及黑龍江省在全國乃至亞太地區知名度意義重大。
2005年,澳門特區政府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協助下,以『澳門歷史城區』名義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境內第31處『世遺』景點,以中西文化結合為特征,得到了世界的肯定。近年,澳門繼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了《天主教澳門教區檔案文獻(1550-1900)》、《澳門功德林檔案文獻(1645-1980)》、《清代澳門地方衙門檔案(1693-1886)》三個文獻,於2016年5月成功被列入亞太區《世界記憶名錄》,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世界記憶名錄》證書。同時,澳門有關文化部門和社會團體有著多年的經驗,有助於避免因文化衝突而損害彼此合作,從而能幫助我省減少在申報工作中受到屬地文化因素的制約,加速文化適應。特別是我省可以充分利用澳門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年的合作認知,通過澳門的橋梁角色協助我省建立『世界遺產』和《世界記憶名錄》的管理制度。
申報《黑龍江將軍府檔案》、《侵華日軍731部隊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這是對歷史的紀念與厘清,是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高文化自信的號召。今後,全體澳區省政協委員將致力於增加黑龍江與澳門文化交流合作的機會,通過多種形式,發揮特區試驗、示范、輻射作用,促進黑龍江與澳門在遺產和記憶申報工作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