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5日訊(記者王忠岩 孫曉銳 莊園)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黑龍江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哈爾濱國際會議中心環球劇場隆重開幕。會上,省政協委員何啟強作大會發言。

何啟強作大會發言。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今年,一篇《你一定是腦子進了水,纔會選擇來東北開公司》的文章引起發熱議,陸昊省長還為此專題批示各級政府進行分析研究。
然而,文章的內容只是對過去累積的不良現象的反映,而當前,許多基層政府部門的不作為、以及為免責而一切從嚴從繁的施政思維,已與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背道而馳,對經濟發展和投資環境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長青集團在十一個省都有投資。因此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上述問題並非東北及我省所獨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此,我想舉個典型的例子:
我司在某省投資一個大型熱電聯產項目,投產後可以替代並關停當地120多個超標排放的小鍋爐,實現減排二氧化硫及粉塵達90%、節省用煤達20%。為了趕上關停小鍋爐的時間節點,當地政府要求我們邊辦理手續邊開工,出了問題他們擔著。但是,上級部門進行環保巡查時認為,這個項目手續不全,要停工並處罰!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大幅減排的項目,被認為只是供熱實現了減排,綜合利用餘壓發電要另找減排指標,而當地又沒法提供,導致無法按計劃進行環評申報,電力設備監檢部門也以環評未完成為由拒絕監檢,白白擔誤了數月時間,致使這個大幅減排的熱電聯產項目未能如期投產!又因近期污染嚴重,要全面關停小鍋爐,致使許多用熱企業因無熱可用而被迫停產。結果是節能減排與經濟發展兩受阻!
上述例子,反映了現階段政務環境中某些本末倒置的現象。究其原因,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各地施政大多是依據中央部委制訂的各種政策,政策與法律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出臺不需像立法一樣嚴謹,制訂及修改有時較為隨意,且有些政策並不能全都適合全國各地區實際。完全按其執行,就有可能以偏蓋全,令地方政府左右為難!
二是各部委雖然各司其職,但仍存在交叉管理的現象。在同一項目的管理中,由於各自承擔的責任及管理的側重點不同,孰輕孰重、孰前孰後有時並不明確。而對結果負責的地方政府,卻無法突破有關的規定,否則就成了違規。因此,政府工作人員只對條條及過程負責,而不是著眼於目標的實現。這樣一來,這些部門就成了機械的把關工具,服務職能便無從談起,更誑談為企業排懮解難了!
三是各部門對於有彈性的工作,如手續辦理、收費標准等,則傾向於從嚴、從繁、從高。之所以這麼做,一可免責,二可增收。至於陷企業於困境及對投資環境的影響,那不在其業績考核范圍之內!有個縣,個人勞務到稅務局開發票,稅務局不管是什麼業務,全部按最高標准的20%征稅!此稅率幾乎相當於該勞務取得的最大利潤!核算煙氣排污費、水資源費等,就高不就低,依據標准兩可時,哪個大就取哪個值。還有各種收費及攤派,企業被迫支付了還不能說,據說是用於補貼部門經費的不足。這類問題,在窮地區尤其突出,好不容易招來一個投資項目,落地後便成了為數不多的唐僧肉,誰都來咬一口。狼多肉少,難以招架!結果是越急需發展經濟的窮地區,人們越不敢去投資,造成惡性循環!
四是問責和巡視力度的加大,對反腐的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於尺度界定及動機判斷上存在模糊地帶,就會讓人不敢前行!例如同一類事件需要變通,如果是國企,可以說是為了發展經濟而勇於擔責;但若是民企,則很容易被懷疑是否有利益交易!同樣的行為,但結果卻大相徑庭!在這種環境下,為求免責自保而不作為或從嚴從繁處事就成了常態。
上述問題若不能得到解決,要求地方官員勇於進取、發展經濟、改善投資環境就成為空話。為此,提出如下之建議:
一、考核應以結果為導向。要重結果、輕過程。為了實現發展目標,應給基層部門一定的酌情權。只要結果是好的,可忽略過程的不嚴謹。反之若出了壞結果或貽誤戰機,即使過程做足,仍不能成為免責的理由!
二、應建立免責機制。對於合乎大政方針、為實現好的結果及提高辦事效率而在執行過程中的靈活變通做法,只要不對公眾利益造成損害的本級權限范圍內的批准事項,或雖超越權限但提前向上一級報批並獲准的,則不應被追責;上一級對該事項的批准行為,只要不違法,並且符合決策程序的,則不應被視作違規,應予免責。
三、應設立由上一級政府以終極目標為導向的協調組織,防止某些部門以職能問責為由實施背離並影響目標實現的行為。有問題及時協調、承擔責任,讓具體經辦人員無後顧之懮!
四、對於背離終極目標、為免責而不恰當地把簡單問題復雜化、拖延辦事效率及濫用稅費標准等行為,應予追責!
五、對於不合理收費等違規行為的發現,不能光靠企業主動舉報或通過當地同級紀委及監察部門訪談等方式進行,應委托獨立第三方機構定期到企業抽查,從支出帳冊中去發現,讓違規收費行為的暴露不以企業在日後受到打擊報復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