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進入年關,『小年』有哪些習俗?
2017-01-25 15:29:00 來源:東北網綜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小年來了!農歷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北方傳統的小年,它可是春節的前奏曲。備年貨、祭灶王、掃塵土、剪春花、貼春聯……你准備好進入過年的節奏了嗎?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為小年。中國國內也有不少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准備年貨,准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

  『小年』的由來是什麼?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從時間上說,北方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三,而南方則晚了一天,是在臘月二十四。小年,不是一個法定節日,而是一個民間習俗。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有哪些習俗?

  祭灶

  祭灶,這是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小年這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灶神上天的節日。要把經過一年煙熏火燎,已舊的灶神畫像揭下。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

  大掃除

  『塵』與『陳』諧音,故而掃塵旨在除舊迎新,拔除不祥。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擦洗桌椅、衝洗地面……各家各戶都要不留死角地徹底清掃,做到窗明幾淨。

  貼窗花

  小年這天,北方有剪窗花的傳統習俗,窗花不僅僅是裝飾,更是寄托著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剪好窗花後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自然為家中增添不少喜氣。

  過小年不同地區都吃啥?

  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帝,以免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米餅

  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年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二十三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制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面食

  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大多自農歷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面花制作起來比較麻煩,發面後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後做成各種花樣的面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纔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面食又稱之為『面花』。

  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纔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2017歡歡喜喜過大年